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发展 >健康平安新闻

达者心境 士人情怀

浏览次数:1645      日期:2013-05-07

                    达者心境   士人情怀

                           ——品赏杨陌及其书法

                                                                           http://www.jkpa.net/

傅德锋

起先看杨陌先生的照片,见其清秀英俊,风流倜傥,便以为他是南方人。细看资料介绍,原来是陕西白水人。待前日杨陌先生自北京打电话来,谈吐文雅,言辞恳切,富有亲和力。他说和我是老乡,我初闻惊讶,旋即会心。原来的确是“大西北的老乡”,盖因自古陕甘是一家嘛!说话之间,他自然而然将普通话转为陕西话,一口秦腔,尤见韵味,使人听来,顿生“他乡遇故知”之感,倍感亲切。西北汉子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热情豪放在已经移居京城多年的杨陌身上依然保持并火辣辣地洋溢着。

杨陌先生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18岁从戎,一直工作生活在北京,这对他开阔自己的眼界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由于他早年既有书法方面的爱好,且具备一定的笔墨基础,所以到了北京以后,京城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对他学习书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杨陌是行事严谨之人,故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有着相应的规划设计的。他一方面兢兢业业,努力干好部队的本职工作,一方面开始着意于自己的书法学习和研究。他给自己购置大量的古代经典碑帖和相关学习资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观道,把笔临池。朝斯夕斯,废寝忘食,不知今夕何夕。他是一位能够完全把感情充分融入书法的人,骨子里边有一种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生命意识。也恰恰是这种浓厚的感情投入和生命意识的观照,为他的日后的不断走向成功确立了思想认识上的保证。而他目前所取得的现有成绩和书界对他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好评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观杨陌先生其人,有一种达者心境和士人情怀。而具备这种素质和感觉的人,才更有可能参透人生,深究艺理。所谓“达者”,我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曰“显达”,即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处身立世,实现自我;一曰“通达”,通达之人,则无论贫富,皆可笑看人生,应付裕如。或居庙堂之高而行福佑社会之事,即兼济天下是也;或处江湖之远而洁身自好,宏阔思想,开化世人。亦即独善其身是也。而杨陌则介于二者之间,正所谓苦尽甘来,事业有成,兼能修为学业,完善自身。虽身处滚滚红尘之中而不为俗事所染,生命中保持着一份传统士人的旷达情怀。人生有此修为,则何愁诸事不备而夙愿难酬者乎?!

笔者经过这一短时间与沈鹏课题班大多数成员的交流沟通和对他们的特意关注,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很好的综合素养的。无论书艺人品,俱各不让前贤,此实为其成功之一大原委也。杨陌为人低调而性情豁达,游艺高昂而处事严谨,则尤为我辈所看好也。

杨陌对书法的学习研究,走的是一条广涉各体,兼收并蓄的路子。但同时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诸体之中,小楷、魏楷、章草、行草是其擅长,功力深厚,用心独到,机趣自运,甚为可观。

杨陌小楷和课题班其他擅长小楷者皆有所不同,其小楷书以魏晋笔法写魏碑结体,笔意古淡而结字空灵多变,尚可将篆法、隶意、草情巧妙融入,不露痕迹而天机自现,殊为不易。方今作小楷书者,多以魏晋钟王为法,旁参钟绍京、王宠、祝允明等诸家之笔意,取法固然无可厚非,然陈陈相因,渐成习气。用笔多尖锋入纸,结体皆作扁方状,貌似古法无所不在,而其中之妙境幽趣则未免大打折扣矣!书家之间,多有克隆复制之弊,一旦掩上名款,则难知何者为此,何者为彼,实则去古人之高境远矣!而杨陌却独不为此,敢于柔和诸家,另辟蹊径,于细微处显露自家之心迹,字里行间,暗含灵机变化,亦今亦古,亦楷亦草,亦篆亦隶,亦魏亦行,能够各逞其妙而浑然一体,此若非天资聪颖而功深力厚,焉能为此耶!

杨陌笔下之小楷,有多种面目,或取法帖意较多,或用心碑意较多,可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书写内容和思想情境自由选择,游刃有余,无不妥贴。

小楷贵在有意到而笔不到处,须精微中之中见出虚淡,空灵之中透着沉稳。飞动中寓含静穆,稳妥中复显天机。则其关键在于临古功夫是否精深,化合之力是否到位。一靠天分,二赖勤勉。胸次高低是其要义,岂可小觑?!以杨陌之小楷,已知其探寻书道精义之志向,亦可知其笔下之驾驭能力。有此基础,推而广之,则他体亦可举一反三矣。

杨陌之章草,笔法精到,行款排布若大匠运兵,左冲右突,指挥若定。行止从容而略无忙乱之态。看得出来,他对史游、索靖、皇象之章草是下过一番实际功夫的。此外对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等均有用心。如此广取博收,则其笔下之章草,气韵畅达而笔意渊雅,摇曳多姿而贯通一体。从中可以感觉到他的小楷和章草之间是互为融合依托的,体虽有别,而理法一也。取精用弘之人则可各尽其妙而无所差失。章草一体,亦是入门易,精深难。可熟练驾驭章草者,或可以此一体即可见称于世,如河南之谢瑞阶、山西之陈巨锁、湖北之陈新亚。或书兼诸体者,则长于章草可得气韵古雅,笔短意长之妙,而避用笔轻滑,俗气难脱之弊。

杨陌之魏楷,以奇肆朴拙一路魏碑墓志经典为法,不求笔法结体之规矩严整,而重在摄取此一路魏碑之雄浑朴拙,奇趣横生之魂魄。因其精于小楷、章草,故其笔下之魏碑作品,既有金石铿锵之碑刻效果,更有一种飘然字外的书卷之气。盖因将帖学的温润之气融入碑体,使其顿生浑融之态,而斧凿之圭角痕迹则随之淡化矣!可“透过刀锋看笔锋”,强化书写性,得其自然天成之姿,此亦正为学碑之正途也。

杨陌之行草书植根二王,顺流而下,遍学晋唐及历代诸家。对张旭怀素、王铎傅山多有会心处。用笔轻盈洒脱,气势酣畅淋漓,章法上一任性情之挥洒,很少刻意雕琢安排之迹象。但其大草,从总体上来看,比之其楷书、章草,似嫌稍弱。此可能亦是个人喜好和性情使然。或则正处在向大草不断冲刺阶段,某些方面,尚有待加强和进一步突破。其实,以杨陌目前所具备的楷书、章草和行草功力,真正攻克大草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虽说学书者未必非要问津大草,但大草作为最能抒发书作者自由心境的特殊书体,若能熟练驾驭,则或有意外之收获。想来杨陌必有此意,一个能将静态书体写得意趣飞扬的人,骨子里边是不乏草书情怀的。但假如基础功夫不扎实,则往往流于浅表,难以深入。

杨陌亦作篆隶,笔墨之间,秦风汉骨,跃然其上,古穆沉雄,情趣悠然。其五体之间互动共依的迹象无疑是十分明显的。如此之广的书路,对他日后长远的发展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杨陌学习书法近乎痴迷,某些时候之表现,与古人相差无几。相传,王献之练习书法入迷,无意间将墨误做辣酱蘸着吃,以致满嘴乌黑。而杨陌通宵习字达旦,战友早起,见他屋里还亮着灯,便推门进去,只见满地都是写满字的宣纸。他见到战友竟诧异地问:“你怎么还没睡?”弄得战友哭笑不得。 痴心若此,书法焉能不佳也!

临池以外,杨陌注重多方修炼自己,读书作学,尚从事影视制作及演出。假以时日,当更令书界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