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和谐

地震中的社会正义

浏览次数:1657      日期:2013-05-07

http://www.jkpa.net/
 

    地震和所有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不只是一时的生命威胁和生活困扰。每一次灾害也是一次对我们社会机制的考验,如果社会机制不能保证公平正义,就会在大灾面前暴露出漏洞。

    最近不到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到一线参与了两次地震救灾的工作,一次是去年的云南彝良地震,一次是这次的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相比于这几年的其他地震,我觉得这两次地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受灾地区主要为中小城镇,比较幸运的是人员伤亡不算特别严重,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主要是房屋损毁严重的低收入农村居民。

    走在地震灾区,面对大自然的无常,有很强的感慨。在农村,盖房子是件大事,而多少人积蓄了一生,刚刚盖好房子,或者即将盖好房子的时候,来了这场灾难,房屋被损毁无法使用也无法修复,欲哭无泪的表情让人无法正视,政府会有部分补偿,但是不能完全覆盖,然后他们的人生归零,又要从头开始。

    而对比最为强烈的一点,是这次在四川雅安的受地震影响农村地区。云南彝良农村经济收入普遍一般,那些少数民族主要受损的都是土房子和砖房子,所以基本是大量的损毁。雅安地区的农村,农民经济收入不均衡,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房屋质量的差距就比较大了,行走在灾区就能看出一些对比来。比如,一些有多年历史的老木头房子保存下来的少,但损毁情况不很严重;大户人家使用了钢筋和地基,这样的房子也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或者只有轻微的影响;而普通家境人家改的瓦房,没有使用地基,也没有钢筋水泥,只有普通砖头砌好的房子,地震时候一拉扯,整个框架就裂开了,这样的房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已经是万幸。

    在天全县的村里看到最典型的一个对比,是两栋房子并列在一起,其中一栋明显豪华,使用了地基,不仅地震后看不到裂缝,大面积的落地玻璃也没有破损。而旁边的一栋,是典型的砖瓦房,已经被地震撕扯的破碎,无法使用。

    相对富裕人家因为造房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同时也在天灾之后还能够有居所,不用重新建房;而相对贫困人家造房付出了更少的成本,即便万幸没有人员伤亡,但在地震后要长期住在帐篷栖身,无法外出务工,还要重新考虑筹钱建房。不难看出,除了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外,贫困家庭受到的间接影响和长期影响要更大。

    在地震面前,本来的收入差距又要被进一步的拉大,而如果仅仅感慨到这里,还早了一些。即便老祖先积累的经验可能不够用了,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之下,地震带都是已知的,处于地震带之上的风险也是可以预知的,所以最关键的还是预防,减少地震危害带来的损失。当然,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了,而常谈之外就是冷门,农村房屋质量问题,这个谁来关注,谁来监管?

    所以,房屋的损毁,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水平和建筑质量的问题,而其背后,就是长期对农村社区房屋质量缺乏把控所引起的。

    上次汶川地震之后,城市的建筑质量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因为城市的建筑质量带来的是大量的人身伤亡。而农村的建筑质量,并没有浮出水面,只因为农村的建筑虽然也受损,但带来的生命伤亡不太重。不过,多少个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此一蹶不振,现在也还不得而知。因此,这次同样处于地震带的农村居民,又成了一批默默的受害者,他们的房屋因为没有任何质量监督的指导,家庭的最大投资被灾害彻底摧毁,家庭的长期生计规划和打工安排也被完全破坏。

    舆论总是功利的,舆论只能聚焦在一个焦点之上,而社会问题是复杂和多元的。地震带农村房屋质量一直缺乏有效把关,和我们多次地震之后,却缺乏对这个问题的有效关注相关。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直到今天,农村建房也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和城市住宅建筑处于一国两制的状态,农村盖房全凭经验而无标准。同样也直到今天,农村住房的问题才终于在媒体和民间组织的关注下浮出了水面。

    亡羊补牢,固然不晚,但反观地震救助的全过程,就是功利主义还是盖过了人道主义,焦点问题盖过了人的困境,虽然貌似大家都在全力的救助困境人群,但是总有那么些更弱势的人群,在不经意间被忽视。尤其是导致他们困境的根源,没有被触及。

    我最崇拜的学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我最认同的理论,贫困不是物资的匮乏和收入的低下,而是权利的缺乏。面对地震带上已经受灾和可能受灾的农民,尤其是遭受了地震灾害的农民,他们为何持续的贫困?其中一个根源就是他们居住能够有效保障安全和质量的住房的权利没有被落实,他们需要最便宜而最有效抗震建筑模式,以及可行有效而又便宜地施工质量把控。地震灾区农民房屋的问题,就是这次地震过程中被比较多关注到的一个社会正义问题。而还有更多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推进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