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人生

2008本土CFO假期读书计划 三

浏览次数:1484      日期:2010-11-22

[健康平安网]风险管理的趣味之作 :《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找到一本像《房龙地理》一样轻松阅读的财务与资本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

同样是信息量高度密集的历史著作,但房龙笔下的《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著作通俗易懂,读来趣味丛生。著名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特别回忆了上个世纪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之后的情形,“于是——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本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与之相比,与CFO职业相关的书籍大多面目可憎、语言乏味,充斥了数学公式和会计术语。经过海量搜索,我们终于发现一本能够契合本土CFO假期闲适心情的专业著作——《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本书作者彼得·伯恩斯坦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人。通过一系列趣味故事来阐述枯燥的概率理论和风险管理知识,伯恩斯坦系统梳理了人类探索风险的艰难历程,这本书名野心勃勃的著作也登上了1997年全美畅销书第四名的宝座。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更是以“凭借自己对于历史和现行风险的出色了解,彼得·伯恩斯坦将《与天为敌》奉献给世人。它对于金融世界来说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好书,我非常认真地断定,没人该错过它”的盛赞向读者推荐。

在人类探索风险的历史中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人坚持认为最好的决策应以过去的模式数据为基础,另一派人则认为决策应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的主观判断。伯恩斯坦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及文艺复兴时代一直讲述到现在,精妙地将复杂的投资理念诠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描述了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商人、业余学者等是如何努力让未来服务于现在的。通过解释如何理解风险、衡量风险以及估计其后果,他们将风险承受转化为驱动现代西方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催化剂之一。

在伯恩斯坦看来,“风险与其说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它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自由程度,”“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我们对结果有所控制的领域最大化,而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结果和我们弄不清因果联系的领域最小化。”

伯恩斯坦曾经在一次职业投资大会上,接到一位朋友传来的便条,上面写着:“你拥有的信息并不是你想获得的信息;你想获得的信息并不是你需要的信息;你需要的信息并不是你能够获取的信息;你能够获取的信息需要你付出多于你想付出的代价。”

对此,伯恩斯坦在书中讲道:“我们总认为信息是理性决策所必需的要素,并且认为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越能够更好地管理我们所面对的风险。但是心理学家们指出,如果信息过多,就会阻碍和歪曲决策,从而导致不变性的缺陷,并且给与当权者机会来操纵人们所愿意承担的风险。”

尤为耐人寻味的是,伯恩斯坦援引了凯恩斯在1921年出版的《概率论》中所引用的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创始人洛克的话作为全书的结尾,“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我的意见是,上帝仅仅给我们提供了含糊不清的概率,我推测,这仅适合于平庸的和试用的状态,上帝很满意把我们置于这种状态之下。”

财务丑闻的解析之作:《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安然破产案始末》

相信任何一个本土CFO都对安然事件略知一二,特别是那些远赴美国上市的本土公司CFO,迄今为止仍在承担着这一悲剧事件的灾难性后果之一——严苛的“萨班斯法案”对企业内控能力的巨大挑战。

2001年末,位于休斯敦的能源巨头安然(Enron)在其如日中天之际轰然崩塌,并由此引发美国公司接连爆出丑闻的多米诺效应,也结束了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大牛市。曾经以“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名震天下的安然,现在却成了记录美国公司所犯全部错误的标签。安然的破产,不仅仅标志着一家公司的灭亡,而且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尽管六年来关于安然成败的反思之作如过江之鲫,但仍未有一部足够翔实、足够权威的作品出现。

作为当年最早公开质疑该公司交易的分析师和记者,美国《财富》杂志两位高级撰稿人——贝萨尼·麦克莱恩和彼得·埃尔金德历时 16个月深入调查、详细访问,终于完成了《房间里最精明的人——安然破产案始末》一书。正如书中所言:“不管你对安然了解多少,本书所揭露的事实都会让你感到震惊。”

麦克莱恩是原高盛投资银行的分析师,2001年她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安然是否被高估”一文,是全美第一篇公开质疑安然公司交易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与当年刘殊威以区区600字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内参文章击垮老牌绩优股“蓝田股份”异曲同工的是,麦克莱恩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安然到底是怎样赚钱的?”由此,安然这个用纸牌搭起来的公司转瞬间坍塌。

在题为“难道没有人感到悲哀吗?”的后记中,两位作者隐现出一种身为美国人对此一事件特有的复杂情绪写道,“在这桩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丑闻发生之后,极少有牵涉其中的公司愿意承认他们做错了。难道没有人为此感到悲哀吗? 那种事后辩解与那种将安然丑闻推到风口浪尖的心态极其相似。所有的辩解都是狭隘的,都是建立在各种规章制度基础之上的,是带有钻牛角尖意味的墨守成规。一些辩解甚至来自有争议的事实——是以安然自己的方式定义的事实。更多的信息表明财富和权力被那些位于美国企业高层的人士们——会计、银行家、执行官、律师和公司董事会成员所享有,而不需要更广泛的责任感。要想接受这些辩解就要接受一种观点,即合乎道德的行为仅仅意味着避免明确的违法犯罪,对发生在眼皮底下的罪行视而不见就可以使你清白无辜,讲实话等同于确保让别人无法证明你在说谎。”

本书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这一时点正是内地股市开始连破一系列历史纪录加速上扬的时刻,而通过安然事件这一“动摇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信用”的财务丑闻,本土资本市场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殷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