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心理

第五十讲 好与坏的关系

浏览次数:1502      日期:2010-11-11

第五十讲 好与坏的关系

王中平

  [健康平安网]“好”总怕“坏”,“坏”就勾结怕去欺负“好”、要挟“好”。
   为求那个“好”,想得那个“好”的好人难做,好心难成。你把“好”都归了自己,别人那里怎么还会有“好”可得、有“好”给你呢?真正的好人是去掉了“好”字的人。
   实际不是好与坏的问题,是自然在教你学会“适度”。人不可说谎话,不能打诳语,但可以说方便语。说的时候心情平静,动机是不以坑人为目的。任何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有前提的,是随着特定的时空场合而定的。只有平衡的法则与规律是不变的。
   人们常说:好人没好报。为什么?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是爱面子的人或是窝囊的人。真正的好人是明理、看得开的人。而好报也不只是人报人,更是“天”报人。
   坏人虽坏,但你要能理解他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而有些坏正是时代的需要。就像动物世界中的羊、鹿能跑,因为有虎、狼追着。如果没有虎、狼,羊只会在那里吃草,老弱病残也在那里繁殖,早绝种了。正因为有这种物竞天择,把老弱病残都吃掉了,强壮的留下,才有现在羊的存在,这是大自然的生态总平衡。有些坏人可能起的就是这些虎狼的作用,他可能在成全好人。
   有的人不能接受溜须拍马的人,要想从领导那得到好,又不想卖力气,就得顺着领导溜须拍马,其实,靠卖力气、凭本事干活去获得自己的需要是一种途径。而拿着自己家东西给领导家送去也是一种付出,溜须的人有“过”的一面,但也有比一般人想开的一面,跟肯干活儿的人一样,各有各的逻辑,不能说谁高尚、谁卑微。关键是你如果是实在的人,就应该包容那些圆滑的人,他对待世界使用的是他自己的那套人生观和人生逻辑。你如把这类人定位成坏人,你自己就会不舒服,这是你的错误定位造成的,如你只感觉那个“坏”作用了,就变成存病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圆滑的人,如果他们办事的动机和结果都是好的,用一些圆滑的技巧也是可行的,处理起问题来可能更灵活,更容易把事情办成功。有人虽然实在,但灵活度不够,往往一条道走到黑,也同样让别人反感。但不论是油滑的人还是实在的人,办事的动机不纯,都会得到自然力的平衡。真静(净)下来,该得到的与该失掉的,自然力比你算得清楚多了。
   针对某件事,如果把心理因素分出去,单从现象和道理上找原因,那就找不通,包括很多好心。社会上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寿,因为好人做事就为那个“好”,总顾面子,其实活得很窝囊。
   很多人在追求,在找怎么做人,要想当好人,可是当了以后又当得不平衡,最后茫然了,不知如何去做。心平健康学认为当好人,要当明白的好人,当自己健康、别人也受益的好人。而当好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用自己认为的好去强加于人。
   人们认为好心是天经地义的对,许多人的一生中所追求的、所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好字。但好过了是什么结果呢?好心“过了”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在与人交往中,发现别人“好过了”的过程,也就是治疗你的“好心”的过程。但好人有时较的劲比坏人大,因为好人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觉得自己就是好心、就是对,特别是他又受到公众的一种认可,更不容易发现自己有问题。当人觉得自己是好心、是在坚持真理时最容易较劲。实际上要发现的是较劲的逻辑观点、过激的行为状态。
   有时你遇到一个事,你的感觉可能特别真实,但那是有残缺的、是不全面的、是从你的主观角度出发做的判断,因此,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多从几个角度去看。某个现象一旦出来,看它是在平衡什么?从哪个角度平衡的?一件事可能从五个、十个角度来平衡。
   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善良、特有公心,其实那可能正是你的私心。如有人常说:“我对你那么好,对你一点坏心眼都没有,你凭什么说我?”实际上你对别人好,有时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当好人的心理,并不是为了解决对方的需要,这就是私心。有一幅对子: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做恶,虽恶不罚。横批:有心无心。有心行善是私心,无心行善很坦然地做了,是真心行善,不求回报。
   学习这套理论,人生观就会发生变化。对、错、好、坏,你得先淡下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自己把一个事物看得太好,本身就说明已经“过了”,因为看问题的观点不同,你看的是这样,别人看的不一定是这样。你把什么事看得太好,以后难免会产生亢奋心理,而亢奋的后面就有反平衡,这也是法则和规律。无论是吉凶祸福也好,疾病也好,本身都跟你的逻辑观点相连,并不能用好与不好来区分,有的只是消信号和存信号的关系。

《中老年健身科学》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