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他山之石

自然力与平衡论

浏览次数:1530      日期:2010-11-02

自然力与平衡论

http://www.jkpa.net/

  自然力与平衡论是调节心态治病必须了解的新概念。自然力与平衡论是心平健康学理论的奠基石,是我们从根本上揭示疾病来源的理论基础,也是帮助我们把心放平、把事想开的重要方法(调因→消因→变果)。
(一) 自然力
  当我们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
  我们把制约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之为自然力。
  就人体而言,我们把制约人的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称之为自然力。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和理解自然力呢?
  自然力就是缔造了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类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时,必然要受到制约和平衡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们的种种言行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得到相应结果的那个无形的力……中国古代先贤以朴素的思维、智慧地在《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中,将其名之曰:“道”、“太极”、“阴阳”的力。尤其是阴阳理论,指出万事万物不出阴阳,这是一对此消彼长,动态对立统一的矛盾,如日与夜,明与暗,冷与热……。
  自然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却会时时刻刻地感觉到它的存在。通过一些现象,我们来探寻一下自然力的踪迹。
  如:自然现象中的下雨,在下雨之前,有些患者,特别是患风湿症的病人,都会先有感觉。这是一种无形的力的先到,而后才开始下雨。有些动物也能够察觉到下雨之前这种无形的力,像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说明了这种无形的力的存在,同时制约着有形的雨。当雨下到一定程度时,有些患者的病感开始减轻,说明控制雨的这个力开始发生变化……
  人类自古以来对这种无形的力,有着种种的深刻体验。无形之自然力控制着有形的事物。如:我们常说的:天理、天道、天意、天公、天网恢恢、老天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自然、顺其自然。这些言简意赅的哲理,无不是对自然力的巨大作用力所做的真实描述。
  人类对这种无形之力,一方面在有意无意之中体验到它的存在,认同这种无形之力的巨大作用力;另一方面又视而不见,因为自然力不是直观的。但这种所谓的无形之力,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中。
  这种“无形”制约着“有形”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人的心理、观点属无形,身体属有形;无形的心理、观点制约着有形的身体。人有了无形的观点以后,才出现了对待事物的各个角度。人的各种所想所做,都是在无形的观点驱使下进行的。正如黄帝所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人们若想理解自然力,首先要有整体观念,其次要辩证分析。执着于任何一个单独的片断,执著于某一点,对理解自然力都是有障碍的。
  自然力仅仅是对宏观现象有作用力吗?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逐渐地理解了自然力对宏观上的物质世界具有巨大的作用力,自然力对微观上的精神、心理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力。当我们的思维观念、心理活动趋向于、合于这种力的时候,这种力的作用就与我们自身融合而不明显了。反之,这种力的反作用力就会显现出来。当我们不平静的心理、不良的情绪出现时,这种力的反作用力就会体现出来,就能使身体出现异常、患病等等。这些现象的实质是自然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微观上起着微妙作用的结果。
  人们害羞脸红、惊吓脸白、想吃酸东西流口水、心情悲伤时流眼泪……这些生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自然力在人的心理、生理联系上发生作用的结果。人们患病只是自然力平衡的一种形式,也是阴阳不平衡的一种表达。
  自然力是有思维的,是混沌初开时0与1的思维,是无极(0)与太极(1)的思维。这与人类智慧结晶的计算机、电脑的进制(0与1)是一脉相承而决非偶然的。自然力以其特有的平衡法则制约着万事万物,这种制约还要反馈于万事万物,人当然也不例外。 信息是个载体,它不断地把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部进行复制,输入到自然力这个“电脑”当中,自然力以其特有的客观标准进行处理,有规律地反馈给我们。当我们的心理偏离了自然,有悖于平常心时自然力反馈给我们的就是疾病和磨难,而只有我们的心理合于自然,摆正心态,才能达到心身的健康。
  总而言之,自然力了了分明。它不仅对万事万物具有制约的作用力,同时也制约着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平衡论
  我们理解了自然力是制约万事万物的作用力,那么,自然力是用什么形式来实现对事物的制约呢?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有大就有小,有多就有少,有高就有低,有好就有坏。事物在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力的制约,总在维持一种平衡。每当人、事、物在发展中出现“过”或“不及”时,自然力都将促使事物向其反面转化。因此,我们说平衡是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形式。
  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我们就会受到自然力的平衡,人类的未来就面临着潜在的危机;国家或民族间的不平衡,就会出现冲突或战争;家庭或个人的不平衡,小则会有烦恼、会得病,大则会导致家庭的分裂或无端生出事故,危及生命等等。
  自然力平衡制约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需要平衡;人与事物之间需要平衡;人与社会之间需要平衡;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平衡……但归根结底,无不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所衍生的各种行为相关联。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思维逻辑及所引发的各种行为能够顺应自然,自觉地实现这种平衡,从而减少因违背自然力而使自己受到的伤害。
  我们下面所要研究的关于平衡的内容,主要是指人们在不平静的心态下导致疾病的结果。
  自然力平衡的方式是错综复杂的,但其总的共同点是在某一系统范围内,两极(太过和不及)的信息在起作用。
下面论述一下平衡的四种基本形式:
1、正平衡
  正平衡是指人的主观愿望与事物的结果方向基本一致。如: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其结果是孩子由于认真努力地学习,实现了家长的愿望,考上了大学。
2、反平衡
  反平衡是指事物的结果与人的主观愿望不符的平衡。反平衡包括顺向反平衡和逆向反平衡。
(1)顺向反平衡
   人的主观意识与结果一致,但有时结果超出了主观意识的范畴,由于没有掌握好“度”,与原来盼望的结果不符。
  如: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其结果是孩子过于听话,甚至不敢说话,变得懦弱。这是对家长过分严格要求的不平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平衡。
  又如:家长盼望孩子长得胖一点,结果孩子过分的胖,甚至形成肥胖症。这是对家长过分盼望的不平心理的一种平衡。
(2)逆向反平衡
   逆向反平衡是指人的主观意识与结果相反。
  如:家长急切地盼望孩子多吃饭,逼着孩子多吃,其结果是孩子厌食或就是不吃。这是对家长过分不平静心态的一种平衡。
  又如:有的家长过分担心、害怕孩子得病,结果孩子就有可能并非有意识地用得病来平衡。这是对家长过分担心、害怕的不平心理的一种平衡。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就能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疾病的根源有所了解。对于没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婴幼儿,以及有相对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青少年而言,患病是对家长某些偏激心理、行为进行平衡的一种方式。一般规律是年龄与疾病平衡成反比。如孩子年龄越小,受疾病平衡影响就越重;年龄越大,受疾病平衡影响就越轻,这与孩子的独立意识程度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家长有着急、担心、害怕的心理较重时,婴幼儿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病症;家长有争吵现象时,婴幼儿易出现咳嗽的病症;家长有为钱较劲等心理时,婴幼儿易出现腹泻的病症……孩子的病大多与家长某些偏激的观点、不平静的心态及行为相关联。所以,调治孩子的病症,从调整家长的某种相应的心态入手,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调治效果。
3、横向平衡
  横向平衡现在对现在的平衡。是指同一时期内一个事物的两个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平衡。
  比如:一个家庭夫妻间在维持一种平衡。如果夫妻中的一个人在外面买东西时很精明、会算计,既要少花钱,还得质量好。那么另一方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花同样的钱,把质量不好的东西买回来,构成平衡。如果没能用这种形式来平衡,就可能用患相应的病(肛痔、大便干燥等)来平衡。一般规律是两种平衡形式同时存在。当然这种平衡不是惟一的,如果夫妻都精明,怎么平衡呢?就会用孩子来平衡,孩子可以把父母省下来的钱大手大脚不费力气地花出去。
  再如:特别亢奋的人,周围的人就会无意识地用消极的言行来平衡;带着亢奋心去办事的人多遇挫折,得到的结果多是事与愿违;也有的直接会得相应的病来平衡。
4、纵向平衡
  纵向平衡过去对现在的平衡,同时影响着对未来的平衡。
  自己过去的所想、所说、所做平衡自己的现在的所想、所说、所做等行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平衡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平衡的内在因素与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人们患病是体内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所以心平健康学调治大多是围绕纵向平衡展开的。
  下面举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理解纵向平衡的规律。
(1)从“钱”说起,人们为它存过多少信息呢?
  建国初期,人们认为越穷越光荣;批判奖金挂帅、物质刺激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里,没有钱办不了事,都想挣大钱,有为挣钱玩命的……在不平静的心态中,得到的将是与欲望相反的结果。这些都是对当年的平衡。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物质条件是第一位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钱的人为它存信息,没钱的人也为它存信息。钱对应的人体部位是大肠,所以一般人患大肠疾病是普遍的。当我们为钱的事情,有着急、上火、仔细、大方等各种不平心理都会在大肠部位存信息。一般情况下,会由于某种诱因,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等,就可能把这一类存留信息调出来,形成大肠的病。这是过去存的信息,现在实现平衡的结果。
(2)从“好”说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亲戚、朋友过得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但是,好也是辩证的。有好就有坏,有白天就有夜晚,有夏季就有冬季……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好”的火候,得到相反结果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好,过分溺爱,孩子就用不听话、不争气等行为来平衡;如朋友好的过火了,也就出现分开的结果;恋人好的过火了,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人们盼望好,是人之常情。但好心过重、盼望心过重,会和现实相悖。这些心理的积累和存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或以后的病。所以,这些离开了本来、过分的好就会在未来岁月中导致相应的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又如:过去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把儿子捧得特别高,纵向平衡的结果是这些年来儿子特别地怕媳妇,所有人都在说女儿好。其实儿子、女儿一样,所谓的好与不好只是横向和纵向平衡的需要,有时根本就是因为我们个人的需要、主观的标准不同而导致的错误想法和错误做法。
5、自然力平衡的三个条件
  以上这几种平衡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贯穿于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始终。
任何事物只要偏离了自然,都不可能避免受到自然力平衡的制约,人的心理、观点和种种行为也是如此。
  自然力平衡制约是普遍存在着的,平衡是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学习心平健康学不要害怕平衡,不要回避平衡,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良性循环的平衡。
  要使自然力良性平衡,不受自然力的伤害,就要了解自然力,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保证良性平衡,才能达到心理健康、生活轻松、事事顺利。要顺应自然就要把握以下三点:坦然、自然、适度。
(1)自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事情,当你改变不了它时,你可以改变自己。比如:夏季的炎热,冬季的寒冷,人类不能改变季节,但可以去适应它。适应客观世界的基本前提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更加适应自然,那么就在炎热的夏季,会有心平自然凉的感觉,寒冷的冬季就会有心平暖融融的体验。
(2)坦然是人们在面对各种事物时的心平程度
  许多能够办好,应该办好的事情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心理不坦然是原因之一。求别人帮忙和帮别人都要坦然,这样对人对己都会有益。
(3)适度是处理事物的平衡程度
  适度也可以称之为火候,凡事都要讲个“度”是生活中的一个准则。从“吃饭”说起,人人都需要吃饭,当吃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饱的感觉,说明已经适度了。若再继续吃,会有不舒服或使病症感觉出现。如果需要吃,却经常不吃或少吃,也是如此。在吃饭的问题上,没有该吃多、该吃少的绝对标准。这会给我们以启迪,现实生活中,人们偏离适度的事情俯首可拾。朋友好过火了、酒喝过火了、事情办过火了、话说过火了,都会出现不良的结果。不多不少为适度,不文不火是关键。
  生活中我们如能用自然、坦然、适度的标准,去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就会在良性平衡中运行,疾病就会远离你,灾难就会远离你,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健康和幸福。
(三)自然力平衡制约的属性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属性有以下五个方面:客观性、平等性、可知性、立体性和统一性、类比性。
1、客观性
  无论你是否相信,自然力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世间的每个人都发生着作用,协调着所有的平衡。就象人们害羞脸红、惊吓脸白一样,你信不信都是如此。自然界中的这种力量,对每一个人都起作用,是不以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平等性
  自然力对待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自然力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贫富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心理不平衡,就会导致身体的不平衡;只要具有相同的心理观点和不平静的心态,就会患相同的病;只要你心不平,只要你违背了自然,就会受到它的平衡。
3、可知性
  科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解释可知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来指导我们认识未知世界。自然力平衡制约的作用力可以被人们感知,通过现象(感性认识)来找到内在的规律(理性认识)。
  如:人们着急、上火、生气等现象,都会对人体产生定向的生理和病理效应,只是人们没有通过现象找到规律而已。心平健康学运用可知性原理,从复杂的心理现象中,破译了许多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对应规律,为疾病调治奠定了基础。人类对未知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心,客观世界是可以逐渐地认识的。
4、立体性、统一性
  自然力将人们的存留信息贮存在人体中,也记录在多维时空中。
  人们过去曾经有过心情波动而存留的信息,可以转化为今天或以后的疾病。那么,今天的心情也会对未来或者过去产生影响。过去、今天、未来三位是一体的,是统一的。人们贮存了哪方面的存留信息,就会出现哪方面的相应结果。
  心平健康学的立体性理论认为,现在的病是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两者是统一的,互为因果的。人们可以用平静的心情,回想过去的时空,反省自己,将已经过去的事情重新处理(解开心结)。当过去时空的信息发生变化后,可以对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产生良性作用。
如:过去曾怨恨某人,现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出现病症。那么可以回想那段时空,用平静心情重新解开心结。从理解的角度去面对,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待,用合于自然的心理来想开,病症就会缓解或消除。
  心平健康学通过对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立体性、统一性的研究,不再把疾病看作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历史的、统一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疾病产生的规律,对于认识疾病的存留性和提高调治效果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类比性
  自然力平衡制约是以类比形式来实现的。
  物以类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决定了类比性普遍存于与自然力的平衡之中。 过去的信息存留于立体时空中,又经常地被各种各样的诱因引发出来。自然力决定人的心理与疾病之间类比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是按照取象比类规律在运作的。
  类比性是心平健康学查找病因最基本的方法。
(1)时空的类比性
  如:有的人在早晨存了信息,就容易在早晨发病。有的人在家里存了信息,就容易在家里发病。有的人与工作存了信息,就容易在工作当中发病。有的人与节日存了信息,就容易在过节时发病。妇女因为分娩产生了许多不平静心理,那么就容易在生育后患病等,这是时空的类比性。
(2)生理功能的类比性
  如:眼睛的病与各种看法的不平心理相对应;嗓子的病与说话方面的不平心理相对应;手的病与干活方面的不平心理相对应……这些是生理功能的类比性。
类比性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取象比类规律。
  自然力平衡制约的类比性,为心平健康学定向病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心平健康学形成了以取象比类规律为基础的定向病因理论体系。
  自然力平衡理论使我们从根本上揭示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从这个意义上讲,心平健康学理论就是把自然力的规律,转化成为人类能够理解的思维和语言。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自己,心身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