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财富

鲁浙粤三省角力海洋战略

浏览次数:1512      日期:2010-10-09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未来 山东报道
[健康平安网]核心提示:分析认为,在产业发展上,国家是强调异质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但许多产业的重新布局中,试点地区的竞争恐怕难以避免。
国家海洋战略启动,山东、浙江、广东“先试先行”(见本报7月13日第七版《首试鲁浙粤:国家海洋战略启动》。)
三省在这场角力赛中如何为全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探路?
跑“部”行动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山东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出台实施意见,随后启动包括编制规划在内的晋升国家战略行动。
“抢抓机遇跑规划,以免贻误时机沦为上访户。”山东省政府官员这样笑言。
在山东争取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试点过程中,浙江、广东两省也深悉国家即将启动的海洋经济战略之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跑“部”进京,广东更有一副省级领导专司对接有关部委。
知情人士说,如今各地方之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已经从跑资金、项目,转为跑国家大的区域规划调整,国家有什么重大区域战略调整,各个省都密切关注。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竞争是好事,有竞争也能更好地发挥产业优势和市场机制,区域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经验。
山东省政府一官员也私下里对本报说,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发展规划,相互学习、良性竞争也是一件好事。
4月中旬,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和广东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说法,三省规划和试点方案要强调“异质性”,实现差异化发展,但最终都将承担两个功能:为全国海洋经济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探路,并提供经验示范。
三省蓝图初定
据了解,广东是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最早在全国举行省级海洋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6800亿,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5:45.8:50.7。目前,广东省已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统计显示,2009年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9亿吨,集装箱3277万标箱,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4位。
据本报获知,广东有意借力国家协调广东与海南、广西等省区的海洋开发合作,构建粤桂琼、粤闽台、粤港澳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共同推进南海开发。
广东省希望通过海洋综合开发试验,把广东建设成为提升全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当好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浙江是陆域资源小省,不过,其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近6700公里,居全国之首,海岛占全国的4成。2009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7:40.2:51.1,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石化产业、船舶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四、第三。
“十一五”期间,浙江安排沿海及海岛重大基础设施投资3000多亿元,以加快港口建设和高等级航道改造。
本报获悉,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已完成初稿,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市47个县(市、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3以上。
在空间布局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重点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以北部环杭州湾和南部温台沿海为两翼,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经济圈,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
本报获得的相关方案显示,浙江省将主要围绕三大重点:将舟山-宁波港建成集散并重的国际枢纽港,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以核电、风电等为主在沿海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山东省是海洋经济第二大省,2009年海洋GDP占全国比重近19%,全国海洋科技人才的50%以上在山东,科技进步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60%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2009年海洋GDP实现6040亿,占全省比重17.9%。
山东半岛也是我国最大的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西联黄河中下游内陆腹地。
本报了解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了构建“三带三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即: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陆域上,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形成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区、高端产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区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形成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山东省的目标是,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模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据此,山东将重点打造四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国家蓝色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人才密集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
“齐步走”如何破局
本报获悉,广东已展开规划编制工作,浙江也即将开始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而山东省已开始进行试点方案编制工作,三省的规划纲要和试点方案最迟于9月批复。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等将赴三省进行相关工作进行督促帮助。
据统计,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海洋经济区实现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GDP的88%,其中,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占全国比重近48%。
有专家对本报分析,国家选取三省为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点,不可回避的,是要妥善化解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央地可能出现的新博弈。
目前我国临海产业结构趋同、产业规模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环渤海地区为例,目前,辽宁盘锦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河北省曹妃甸钢铁石化基地、黄骅大型石化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石化钢铁基地,重化工业已密布环伺该海域。
一位国家部委官员也坦言,照此发展,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三省试点海洋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无疑将刺激地方经济更快发展,在试点中,如何在更漫长的东部海岸线上力避产业同构,不容忽视。
避免产业同构,只是国家批复海洋综合开发试点的初衷之一,科技创新与教育支撑、海洋生态保护等更多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多根本性问题,也已迫在眉睫。
以海洋生态环保所面临的尴尬为例,根据国家海洋部门统计,在全国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已有7成以上不达标,造成1/3左右近海海域污染。
随着新一轮国家级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将有更多临海重化工业向沿海集中,破解海洋生态环保难题的路径,恐非一省之力可以为之。
海洋经济专家、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告诉本报,在产业发展上,国家是强调异质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但“齐步走”后,在许多产业的重新布局中,试点地区之间恐难以避免存在竞争。
“发挥地方竞争机制优势,促进地方政府创新,并反向推进整个国家海洋综合开发协调统筹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是试点的更高目的。”郑贵斌说。                       本文来源:【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