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财富

投入与公平并重 五百试点争搭新世纪教改首班车

浏览次数:1443      日期:2010-10-09

林原 北京报道

[健康平安网]这是新世纪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教育方面的会议。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教育大会。
“会议今天开完了,规划的内容说得很清楚,胡总书记的讲话对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很有意义。”一位刚参加完会议的与会者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次会议是在举国瞩目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的关键时点召开的。会议将围绕着不久前刚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展开。
“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用六个字来概括中国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而加大投入力度与确保教育公平成为是次会议的两大焦点。
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之后,下一步工作重点则将转向地方改革试点的推动上来。有专家表示,现在亟待建立一个地方改革试点的“跟踪研究机制”,以监督地方政府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优先发展教育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席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掷地有声地表示。
而从会议规格,也能看到决策层对于中国教育这一百年大业的重视。
是次会议,除了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外访之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余八位常委悉数出席,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而各地则以电话会议开设分会场形式,各个省市的“一把手”都有出席。
“这样的会议规格,足以证明中央对教育的重视。”有与会者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会上,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
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而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制定《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他特别提到,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除了加大投入之外,对“公平”的强调也是这次大会的一个主旋律。
胡锦涛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这也是与这届政府的施政理念有关的,和谐社会,更多强调公平,强调公共品由政府提供的责任。”有参与到《规划纲要》的教育界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为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中央政府亦强调未来将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比如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等。
而综观两天的会议,核心的焦点还是集中在《规划纲要》本身。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胡锦涛表示。
有相关人士解读,胡锦涛在会上的讲话,其实就是扣着《规划纲要》来讲的,把这个《规划纲要》“放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来阐述”。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不久,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研究,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关涉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的《规划纲要》定稿已经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向地方一定行政级别下发了通知。
有熟悉《规划纲要》起草过程的人士介绍,此次通过的这个版本与之前公布的《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大概有一百多处修改,不过更多“是在措辞和表述上,具体的内容改动并不多”。
而据本报记者获悉,最后的定稿,除了开头的序言和最后的实施两个部分,共由四大部分二十二章,七十条组成。全文或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之后,择机公布.

7月15日,京西宾馆还将有一场座谈会,参会者包括《规划纲要》起草组的专家都将参加,主题是“《规划纲要》起草的总结与展望”。
下一步关键在试点
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除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之外,还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开辟了分会场,各省级单位的“一把手”都亲自出席。
而在主会场,包括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等在内的6个省市的负责人还做了发言。
对于这样的会议安排,熟悉情况的人士表示,这是为了将中央的意图能够更好地向地方贯彻,“因为教育改革更多的还是要靠这些地方大员来推动”。
在参与《规划纲要》制定的专家看来,《规划纲要》文本基本上已经厘定了此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下一步关键是在重点改革领域的突破。
“现在我们主要关注《规划纲要》的落实方面,定稿里面有一个地方改革试点的内容,这部分应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该专家表示。
而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材料显示,在《规定纲要》定稿中,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其中,改革试点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以及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十个方面。
据相关人士介绍,此前,教育部曾在今年5月14日要求各地上报教育改革的试点。
而最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确定,则按照“分省申报、专家评审、协商论证、综合平衡”的原则来确定。
“从现在各省报上来的情况看,地方还是很积极的,有五六百个了,第一轮筛选后,现在大概批了200多个。”上述相关人士表示。
对于这些入选的试点,也都具有一些类似的特点,比如说与《规划纲要》中的精神十分符合,地方上报的材料比较完善,“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考核条件就是要考虑此前改革的基础”。
据悉,很多入选的地方试点,原来都有一定的改革基础,比如河北省入选的义务教育均衡化试点,就是因为该省在几年前就有步骤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成效。此次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则多少有点水到渠成的意味。此外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陕西省的民办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也获入选。
“目前《规划纲要》的制定已告一段落,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由中央的政策制定转向地方的改革试点,主要看试点、看落实。”有参与到《规划纲要》起草的专家表示。
但是,依照目前的试点推进框架,主要是按照过去传统的“计划项目模式”来运作。多位专家表示,这样的推进模式,可能会为试点的顺利展开带来一定的弊端。
“按照目前的分工方案,教育部的每个司局室包几个项目,这些改革试点全都在这些司局手中掌管的,”有相关人士表示,“从过去的经验看,这样改革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的。”
“试点的筛选、立项、投入、指导监督,政府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专家的研究力量、民间的力量如何介入,试点取得成功之后的总结推广机制……这些问题现在都不是很清晰。”上述人士表示。
因此,他建议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关于改革试点的跟踪研究机制,以监督地方政府推进相关的改革尝试。
另外,据参与《规划纲要》起草的相关人士介绍,本次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之后,一系列的后续行动将陆续展开。
马上要有一个宣讲、贯彻的活动,包括教育部的领导、《规划纲要》起草专家组的成员都要下去,到各省去宣讲;此外,各省市也将分别召开本省的教育工作会议,制定本省的《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以落实中央的决策。
“后面的动作应该很大的,这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改革,将有不小的推动。”

                                                                本文来源:【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