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人生

林志昶:很台湾,更武汉

浏览次数:3544      日期:2010-09-14

[健康平安网]二十年前的机会在深圳,十年前在上海,今天在武汉……      

2009年8月22日15时,当来自台湾的复兴航空GE3162航班准时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汉台直航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复兴航空也成为首家来汉运营的台湾航空公司。作为此次台湾和武汉两地实现对飞的幕后“引线人”,林志昶的名字开始被业界频频提起。

林志昶何许人?

他是台湾十大财团之一国产实业集团创办人林灯的五儿子,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总裁林孝信的弟弟,也是扎根武汉16年的武汉冠华集团董事长。今年1月份,56岁的林志昶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武汉台资企业协会第六届会长。而自从踏上武汉的第一天起,他就矢志做“华中第一台商”……

“抢滩”武汉:就像小伙子爱上美丽的姑娘

 1992年,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武汉市也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武汉刮起第一波台商在汉投资热风。

林志昶1954年出生在风景秀美的台湾宜兰,因为受父亲的影响,他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留学归台后就开始进入房地产业。35岁那一年,他认识到了大陆这片广袤土地上正在孕育着一场大变革,他预期到这里将会有许多让投资家们意想不到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亲身到大陆来看一看。

在来武汉之前,林志昶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北京、江苏、哈尔滨、海南岛、上海、深圳……用他的话说,“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就看哪里有适合投资的机会。”

意外的是,就像小伙子爱上美丽的姑娘般一见钟情,40岁的林志昶第一次踏上武汉的土地,他便选择在此永续经营。“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城市,主要在于他“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还有就是不管在水还是电,资源都很丰富,这里也是鱼米之乡,矿产、农产都很丰富。”

林志昶在台湾一直经营国产实业集团下几个房地产项目,来武汉后,他发现武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企业,只有些并不规范的经营房地产买卖的公司。“武汉房地产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次考察结束后,林志昶欣喜回到台湾。不久,林志昶又数次到来汉实地考察。

1993年,林志昶带着他的第一笔资金200多万美元在武汉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武汉汉正房房地产有限公司,真正开始了他自己的事业,那年他41岁。

林志昶坦言,他在台湾是生活无忧的,四十多岁才决心来大陆发展。他想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依附家里。

他从房地产业涉足,在武汉开发了几个小项目。起初,林志昶只是偶尔从台湾飞到武汉公司工作,主要工作都会安排给公司的管理人员处理。然而,这一切并非林志昶所想的顺风顺水。几个月后,他发现公司经营上存在很大问题:公司人员不了解武汉市场运作模式,企业效率跟不上,以至于公司运营亏损了几百万元。

几百万元一下打了“水漂”。他疑惑了:武汉真的是他值得投入地方吗?值得投入的话,接下来的路又要怎么走?

林志昶来到武汉长江大桥上,看见桥下滔滔江水,逆流涌进的渡江者,好似给了他某种启发。他告诉自己,不能离开武汉,“学费”不能白交。

林志昶更加坚定要在武汉干出一番成绩的决心。之后,他变成每个月都会来武汉,每两三个月才回台湾一次。为了员工本土化的培养,他替换了90%的公司员工,重新找了些志同道合的员工一起谋事,聘请专家做了员工教育培训,朝着“干部本土化”的目标发展。此时,他在心中也暗自许下一个心愿:做华中第一台商。

几经努力,1994年,林志昶在武汉投资200多万美元,成立了“武汉恒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时组建“武汉冠华实业集团”,投资势头一发不可收。此时的林志昶在武汉台资企业家中已经小有名气。公司也开始朝着房地产、生技、医药等行业多元化发展。1999年12月,武汉冠华实业集团从湖北1500家台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获得当年“湖北省优秀台资企业”称号。林志昶也以其独具的投资眼光和经营理念,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列为典型台商重点推荐。

2001年,林志昶已在湖北投资成立了近10家公司,总投资额超过2亿美元。他利用湖北的农业资源、药材资源,在武汉市蔡甸区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一个氨基酸原料生产基地。2005年,冠华实业集团在湖北省南漳县独资兴建“新时代购物广场”,成为周边县(市)中的第一大商业广场。2006年,他复制在南漳的成功经验,在湖北长阳开发“长阳新时代商业广场”。目前,武汉冠华集团正积极筹备沌口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推销武汉:爱日月潭,更爱巍峨黄鹤楼

 从当初第一眼就爱上武汉,到如今在这块土地上做得风生水起,时间一晃已过去16个春秋。16年来,林志昶在大陆投资的金额并没有统一集团多,但是在这里受到的重视则相当大。当年要做华中第一台商的梦想还在他心中滋长。不过,曾经很台湾的他如今更爱武汉,——他现在除了工作,更愿意去向别人推销他的这个第二故乡。

林志昶在台北的家离台北著名的故宫博物馆不到20分钟的车程,但他只去过一次。而在武汉生活16年,他却带台湾的朋友攀登过黄鹤楼无数次。他笑着说:“去多了,都可以充当导游了。现在台湾的朋友来武汉,我就是他们上黄鹤楼的免费导游。”

2001年,林志昶回台湾参加朋友的聚会。在那次午宴上,他遇见了时任《商业周刊》的总编辑王文静。他向王文静谈了自己在武汉的发展,并介绍武汉这几年的发展蜕变。

林志昶回忆,当时跟王文静谈到了武汉最重要的两个东西:光谷和生物科技。武汉大学在全国生化科技方面都是有名的;武汉政府也正在打造光谷高科技园区。

林志昶的侃侃而谈,引起了王文静对长江畔武汉的好奇。林志昶想,何不邀请王文静的团队到武汉采访?

2001年的四月下旬,王文静亲自率时任编辑杨沛文和摄影主任骆浴隆采访队飞抵武汉。林志昶也索性包下采访团队全程的吃住,安排他们到自己的公司办公,并一路陪同他们采访和参观。

“当时他们要去采访武汉的政府官员,我就帮忙联系采访对象;要去采访在汉投资的台商企业,就介绍他们到企业实地考察。”那时,王文静率领的采访团队完成采任务后,就回到林志昶公司完成稿件,在那里通过电脑将一篇篇稿件发往台湾。

4天的采访结束后,王文静和她的团队做了足足18000字的针对武汉专题全方面报道,在台湾排名前3位的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上推荐武汉,这也成为武汉经济首次在台湾完整“亮相”。

2009年初,林志昶得知武汉政府希望台湾航空公司进入本地市场运营,林志昶回台湾找哥哥——复兴航空公司总裁林孝信商量此事。他极力向哥哥介绍武汉各方面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3月底,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带队去台湾复兴航空公司考察,双方首次接洽。4月复兴航空公司派人到湖北商谈合作事宜。5月份在第六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上,复兴航空公司和湖北机场集团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林志昶用 “这是双方的需求”,来定论此事的成功。

的确,从1997年福州港与台湾高雄港试点直航正式开通,2003年两岸春节包机,2006年从原来的春节包机扩大到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的节日包机。海峡两岸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拉近,但武汉并没有位列其中。直至2008年7月,大陆第一批城市实现两岸直航,武汉市作为新增开放的16个大陆地区航点城市之一,汉台同胞期待已久的直航终于成真,赴台旅游热持续走高,平均每个航班的上座率达80%以上,有时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今年,复兴航空公司已经在北京、大连、青岛开辟3个航线,但在大陆中部却一直空缺,该公司也想拓展大陆市场。而林志昶从中穿针引线,无疑是让事情进展得更加顺利。

“2个月后签订合约,算是比较迅速的。此次对航,也比我们预期的提前了一个多星期。”原本定于8月底才对航,8月22日就将所有事宜办完。目前,复兴航空公司每周在汉都有固定两个航班。武汉,也成为复兴航空公司在中部地区首个直航点。

就像林志昶所说,有时候向别人推荐武汉,往往是在平常生活中进行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林志昶已经记不得带了多少朋友到武汉来投资。“有的发展成功了,有的发展不好又回去过,过几年又来了。”他说,台商之间是讲究“互串”的,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重感情,喜欢扎堆发展。往往一个在这里搞好了,就会动员他们的朋友来,这也是台商在东莞、昆山聚集的原因之一。每次有朋友到武汉来,林志昶都会尽点地主之谊,提供更多的讯息,帮助他们更多的了解湖北,了解武汉。

在湖北第六届台湾周的背景画上,一边是台湾美丽的日月潭,一边是巍峨的黄鹤楼。林志昶说两岸的关系更加紧密了,现在他更爱这巍峨的黄鹤楼了。

扎根武汉:“台湾城”里必将故事多

2009年1月,56岁的林志昶从上届会长余明进手中接过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会长一职。他的身份变为一位实实在在的牵线“红娘”。欣喜之余,林志昶也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

现在,林志昶每个星期都会安排几天去台协指导工作,而在台协工作中常常是苦中寻乐。林志昶认为,虽然自己有很多“点子”,但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的实施起来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

他首先是想到解决台商小孩上学不便的问题。

林志昶有个朋友为了让小孩能上武汉的一所知名高校,大费周折花费上万元“人情费”。他说,“台商的小孩子在武汉上学都靠着托关系的方式,到处求人,才能上到好的学校,但是总有人是没有关系的。”

经过几个月台协与武汉市教委的磋商,目前,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每年开学前2个月,台协将逐步统计当年台商子女的入学人数,交到教委提前安排入学。

而后,林志昶带领台协的各位同事在医疗方面拓展服务,他向武汉市台办和武汉市卫生局申请,确定了武汉市中心十一家医院作为了武汉台商就医定点医院,制作发放了“台胞就医卡”。“现在,这些医院里面都会设定专门的台胞就医接待室。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里面值班。”

林志昶又想:怎样让台商在平常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优惠呢?

他找来台协监事何昕展,希望他能够利用起在汉投资的老台资企业家的人脉,发动身边的资源,建立针对台协会员的“特约商户”。

何昕展觉得很为难,作为企业的老总,他们都不曾求过人,但是要让别人自愿给台协会员让利,又不是那么容易。

50岁的何昕展,今年才在台协会里和林志昶相识,他也想真正的为台商干些实事。在林志昶几次劝说下,何昕展被林志昶的诚心所打动,担任了“特约商户”的总负责人。

7月,正是武汉的炎炎夏日,在台协办公室里,每周都会针对“特约商户”事情进展开讨论会,一直持续到八月底。“现在已经有345家跟我们签订了‘特约商户’的协定。不仅里面有五星级酒店,也有平常百姓的食品店。”林志昶激动地说,他希望只要是台商都可以在武汉享受到优惠,感受到武汉带给他们的温暖。

2009年9月8日,林志昶随湖北招商队到厦门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会上,他说:我今天在这里有两个身份,不仅是武汉台资企业协会的会长,更是向你们发出诚挚邀请到湖北来投资的朋友。他透露,下一届的武汉台湾周极有可能在台湾举办,台协将承接两岸之间互动的重要工作。同时,他也期待着2011年——武昌起义100周年,汉台两地交流一定会会越来越多。

如今,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到林志昶的公司,找他帮忙或是询问好的投资项目,他都很乐意向他们提供帮助。采访时,他拿出厚厚一打名片,指着摆在最上方的一张名片——浙江两岸咖啡连锁有限公司,说:“今年他们要在武汉再开20家店面。我看看有哪些合适的地方。”

在武汉生活了16年的林志昶已经习惯了武汉的生活方式。他的公司里大多数也都是武汉本地员工,他也能听懂武汉话。林志昶说,他还有一个心愿,希望在武汉建一座具住、行、娱乐一体的台湾城。“让台商来武汉没有后顾之忧,才有更多的台商进驻武汉。”在台湾城里设置台湾风味的小吃餐饮店,将台湾文化也带到武汉。这里,必将故事多多,风景无限。

对于湖北有哪些缺陷,林志昶直言不讳。他说,武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可避免的会有短见和历史优越感的地方。他打了个比喻,湖北的简称为“鄂”,“鄂”字上有两个“口”,下面是一个“亏”,这就像是两张嘴巴大家互斗,有时候只顾着眼前的利益都不愿意吃亏。

但是,林志昶强调,正如他当年“舍上海、舍深圳”一样,有越来越多像他那样的台商看中武汉的发展优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得天时地利之便,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海峡两岸、环渤海经济圈等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目前,湖北政府适时提出打造“台资聚集第五集”。截止2008年底,武汉市累计设立台资企业872家,投资总额约为3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约15.8亿多美元,其中在汉投资的台湾大企业、大财团50多家。他坚信一句话:二十年前的机会在深圳,十年前的机会在上海,今天的机会在武汉。

   (《武汉都市圈》2009年11月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