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人生

托马斯:城市变革的矛与盾

浏览次数:1599      日期:2010-09-14

[健康平安网]在武汉,我很少看到人们到湖水里面游泳,也很少看到人们在湖上泛舟,人们对湖泊的使用率很低。而在匹兹堡,市民可以尽情地享受湖泊带给他们的欢乐。我想,只有让市民感受到湖泊是大家共有的,这样大家才会去爱护它。

宽松的衬衫搭配蓝色牛仔裤,这位70多岁的美国可爱老头,曾连续12年担任美国匹兹堡市副市长。如今,托马斯·考克斯是美国匹兹堡市驻武汉的市长特使,从2009年开始以访问学者身份义务当起了一名志愿者外教。

2010年6月13日,记者在中南财¾­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见到了正为该校研究生讲授有关城市管理课程的托马斯·考克斯。托马斯·考克斯有着西方人的爽朗,也有着东方人的矜持,同时表现出的还有作为官员所具有的冷静与严谨,他以独有的美国式幽默与《武汉都市圈》记者展开了深度对话——

城市改革需要领导者的气魄

《武汉都市圈》:您曾¾­是匹兹堡市的副市长,在美国的时候对武汉了解吗?来到武汉以后,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

托马斯·考克斯:在美国的时候,我的朋友只要提到武汉这座城市,必然要和“湖”这个字联系起来。那个时候,我¾­常会去联想武汉肯定会有很大一片湖泊。来到武汉,我感到非常惊讶,武汉湖泊很美,也很特别——武汉竟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湖泊,还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我非常喜欢武汉的湖泊。

《武汉都市圈》:匹兹堡是武汉的姊妹城市,其地理环境、气候乃至人文景观都和武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几年,匹兹堡城市转型受到广泛关注,现在发展如何?

托马斯·考克斯:1982年9月,匹兹堡与武汉签署缔结友好城市Э议书,至今已¾­约有30年历史。匹兹堡市位于阿À­甘尼河、蒙隆梅海À­河和俄亥俄河交汇处,同样是三河交汇的城市,城市被分割成几部分,与武汉三镇相比,两座城市地理环境有几分相似。匹兹堡在20世纪初期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素有“钢铁之都”之称,¾­过¾­济转型又被称为“知识之都”,是一个¾­济、科技、教育、文化发达,适合居住旅游的城市。如今匹兹堡的¾­济主要依靠医疗、教育、科技、机器人以及金融服务业。匹兹堡从一座钢城转变成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尤其是在绿色技术、教育培训以及研发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武汉都市圈》:匹兹堡从重工业向高科技研发中心转型,在谋求城市转型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

托马斯·考克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钢铁业逐渐式微,而本身是钢铁之城的匹兹堡虽处于“锈蚀带”,却未因此没落,匹兹堡积极摆脱过去工厂、烟囱林立的面貌,摇身成为一座以财¾­服务、教育、医疗和科技著称的洁净亮丽的城市。

城市变革是非常敏感的,匹兹堡转型期间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转型时期的阵痛。例如,城市的文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型时期受到了巨大冲击。我们还花了很多的钱去解决一些问题。可以说,要转变一个城市的旧有生活方式,这种改变是非常艰难的。

《武汉都市圈》:匹兹堡城市转型¾­验有哪些是武汉可以借鉴的?

托马斯·考克斯:我想有两点¾­验是可取的。一是整合现有的科研力量,建设若干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作为政府的智囊团体,扩大学校研究的力量,学术机构给予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提供建议和思路,二是城市改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决策者,一个强有力的指导者,在城市改革的时候,即使有反对的声音也能够有坚持不懈的勇气。

《武汉都市圈》:您欣赏武汉哪些城市治理方面的举措?

托马斯·考克斯:武汉现在兴建了很多高架桥,这种改善是非常好的。高架桥可有效分流交通,缓解交通压力,并能节省土地,美化城市生活,其次,现在湖北省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这种“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可促进武汉与区域其他城市Э调互动发展,遵Ñ­市场规律和市场主体自主选择,谋求区域Э调的多赢。现在美国很多城市都在寻求这样的发展模式,三是武汉城市在绿化上面做得很不错,但是还希望要更多的树木,毕竟树木是越多越好。

城市需要综合治理

《武汉都市圈》:您现在教学的地方就在南湖边,我们知道您也非常喜欢湖泊,今年5月初南湖死鱼·­塘,您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托马斯·考克斯:南湖发生·­塘事件,我感到非常糟糕。我有早上围着南湖跑步的习惯,南湖·­塘后,我有两个星期没有去跑步。当然,我知道事后政府有处理这个事件,但是我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在武汉,对于湖泊使用,我觉得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我很少看到人们到湖水里面游泳,也很少看到人们在湖上泛舟,人们对湖泊的使用率很低。而在匹兹堡,市民可以尽情地享受湖泊带给他们的欢乐。我想,只有让市民感受到湖泊是大家共有的,这样大家才会去爱护它。

《武汉都市圈》: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湖泊?

托马斯·考克斯:我不是湖泊领域的专家,并不能给出专业的意见。我记得1957年匹兹堡城市污染也非常严重,当时匹兹堡几乎是美国受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其严重的粒物污染是来源于洛杉矶的烟尘、重金属污染和排气污染,当时,匹兹堡的湖泊也遭受到了很重的污染。我们采取了法律法规、¾­济手段与技术手段等相结合。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清洁水法》、《安全饮用水法》、《濒危物种法》等法律以及日最大负荷总量限制、水质管理规划、非点源控制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和计划。我知道治理湖泊并非一日之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个工作依旧需要进行。

《武汉都市圈》:您曾表示要为武汉的湖泊做一些事情,现在开始行动了吗?

托马斯·考克斯:现在和一些环保组织在联系,希望能做出一些事情。

《武汉都市圈》:现在关注武汉城市治理哪方面的问题?

托马斯·考克斯:武汉汽车非常多,在武汉任何一个时间段出门都感觉拥堵。有时候也会看到,汽车违规开到人行横道上去了,这个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我在武汉是不敢开车的,我害怕出交通意外。堵车浪费民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人们的生产生活成本,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未来5至10年,武汉汽车增长量同样会非常迅猛,我很想知道武汉怎么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武汉都市圈》:武汉正在快速的发展当中,地铁、轻轨、立交桥都在建设,怎样解决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拥堵之间的矛盾?

托马斯·考克斯: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美国,尽管交通拥堵,但是依旧要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依旧需要修造地铁、高架桥等等,这都是城市发展的必须¾­历的一个阶段。以前,我在执政的时候,认为城市发展不需要改变城市的格局,人们只要适应这个城市的环境,那么城市环境可以不需要多大改变。当然,现在武汉已¾­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因为现有的交通环境已¾­无法承受了。

《武汉都市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您有没有好的办法?

托马斯·考克斯:城市在发展,人们就是想要车,你不能阻止大家去买车,无法遏制人们买车的欲望。这个时候政府就要鼓励公共交通的兴起。政府需要有实际性的举措包括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错峰上下班、合理规划公交路网布局等。现在,武汉已¾­开始发展地下交通,这个是可喜的。

《武汉都市圈》:武汉现在正在大拆大建,城市变革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托马斯·考克斯:城市变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规划。在纽约建设地铁网络的时候有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是有百年历史的音乐殿堂。但纽约一条地铁横穿地下时要¾­过音乐厅,如果细听会有极细微的轰隆声。近几年音响¾­过改进,虽然噪音已¾­有所减小,但是还是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当我年轻的时候执政也是这样的,有时候希望能够迅速对这座城市有所改变,没有去细致地规划。其实,城市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人拿了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然后你关掉这扇门就全部结束。城市发展动了一个环节,是会发生连锁反应的。所以,我对上海开展世博会,将上海大片老城区拆除,是有点不理解的。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试问,老城区拆除以后,那些老城区的人要去哪里?

《武汉都市圈》:您认为城市治理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托马斯·考克斯:安全。我认为,保障群众的安全是首要的。

NGO填补政府职能空白

《武汉都市圈》:您运作过NGO(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托马斯·考克斯:在美国,很多问题单依靠政府是无法解决的,此时正是NGO发挥效用的时候。我在执政时期,曾¾­参与运作过NGO,NGO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桥梁作用,是政府重要的搭档。NGO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利益的诉求,当政府未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企业又因为利润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NGO则作为政府与企业相平行的“第三部门”进行Э调。在美国NGO更多的像一个职业,大家都认同它,认为是整个社会健康运作的一部分。

美国NGO的项目运作中,有65%至70%来自于政府采购。在美国,合法注册的NGO已¾­约有200万个,¾­费总数超过5000亿美元,解决了900万人的就业问题。大量NGO广泛活跃在慈善、教育、文化、艺术、环保等多个领域。

《武汉都市圈》:能否具体跟我们讲一个例子?

托马斯·考克斯:例如在环保会议中,NGO的身份不会像国家代表团一样受外交约束,所以,在讨论中往往可以触及敏感话题,直接发表意见,或是向公众公开一些环境遭受破坏的事件。因为NGO不靠政府,也不依靠¾­济利益驱动,它的Ô­动力是志愿精神,它们是国家和社会之间一条很好的纽带。

《武汉都市圈》:您了解武汉的哪些非政府组织?他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托马斯·考克斯:对于武汉的非政府组织,我并不是很了解。相比较而言,学校里面的社团组织了解得更多一些。我的感觉是,中国民间的力量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重大事件当中。这些民间力量可能受到缺乏资金、人才的约束,因而无法实现自治,自身力量并不强大,或是没有权利参与到重大问题的决策当中。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

《武汉都市圈》:在重大事件中,你觉得NGO跟政府怎么互动?

托马斯·考克斯:例如,今年5月,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后,当地的环保组织走向街头抗议,要求企业对此事负责。企业走出来承担责任后,所有NGO也立刻展开活动,在全国招募志愿者,为海鸥洗掉石油,让它们可以生存。今年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地震,我了解到很多NGO在行动,这是非常好的。我想,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一切都靠政府,政府无论怎么样都是不可能全部覆盖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NGO的作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汉都市圈》:既然NGO这么重要, 政府在发展NGO方面需要做什么?

托马斯·考克斯:在美国,政府与NGO有着广泛的合作。有些国家的非营利机构和政府的关系常常是对立的,而美国的特点恰巧在于广泛的合作。政府是国家机器,可以主导国家很多方面,政府可以主动转移出各项职能由NGO来承接,或者通过政府购买NGO服务方式来支持和鼓励NGO的发展。

(《武汉都市圈》2010年7月 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