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小故宫 牟氏庄园

浏览次数:1660      日期:2010-08-31

[健康平安网]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刻是明末清初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所建的住宅,是目前国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它吸引了中国北方民族建筑的优秀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整个庄园系统地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使牟氏庄园成为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有“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

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牟氏家庭

牟氏祖籍是湖北省公安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湖北公安牟敬祖以岁贡身份,来栖霞任县主簿。据清版的《栖霞县志》和《登州府志》记载,牟敬祖为官清正,政绩突出,深受拥戴。卸任后,在当地安家落户,繁衍成族,他就牟氏第一世祖。初期的牟代家庭,人少族弱,常受欺凌,于是,他们在逆境中定下了读书做官的决心,以求得功名,出人头地,这样,继牟敬祖之后,到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整个牟氏家庭共出现过10名进士、29名举人;京官3人,州官3人,县官61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

当牟氏十世祖牟国珑被罢官之后,便树立起了“耕读”家风,其后世便属守祖训,改换门庭,在原有田产的基础上,埋头致力于土地经营,开始了牟氏家业的创始阶段。经历了十一、十二、十三这三代小地主家业之后,到十四世牟墨林时期,这个家庭便暴发为拥有4万多亩土地的大地主,由于牟墨林子孙的不断扩充,到清末民初,这个家族士地达到6万亩,山林12亩,佃户村153个。睥收地租660多万斤,牟氏家业达到鼎盛时期。那时,牟家的山林土地遍布了栖霞全境,并渗透到莱阳,福山等周边县市,凡靠近河汉的肥沃土地和上好山林,几乎全归牟家所有。

庄园一瞥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间,后不断扩展,遂成今日规模。共3个建筑单元,分6个宅区,各自立有堂号,占地东西158米,南北148米,总面积约23400平方米,共有房屋490余间,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庄园坐北朝南,诸宅区均沿南北中轴线,建门厅(亦称南群房)、客厅、寝房及厢房等,构成多进套院,又以南北通道连贯诸院。各建筑单元,均以南、北群房,东、西群厢或围墙相连,结为整体四合院。沿街设高窗,庄园后面高筑石围墙,其建筑形式均为清式硬山式木砖石结构,以灰色泥质鱼鳞瓦起垅覆顶,瓦下铺设木炭,以作减轻屋顶重量和保暖、防潮之用。大门两侧沿街石墙上,横嵌石鼻拴马扣。具有北方民居特点。

第一单元:包括“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宅区,位于庄园东半部,东西并列,。“日新堂”居西,俗称“老柜”,牟墨林老宅,后为长孙宗植继承,是庄园内建造年代最早的宅区。分前后六进5个院落,以次建门厅、道厅、客厅、双层寝楼、卧房、北群房及西群厢等。卧房为牟墨林居室,单层,六檩梁架,阔五间,中三间设前廊,自成一院。“西忠来”与“东忠来”是庄园内建筑最精良的宅区,平面布局与“日新堂”基本相同。“西忠来”居中,三孙宗夔住宅,为六进5个院落。“东忠来”居东,四孙住宅,六进5个院落。

第二单元:包括“南忠来”、“阜有”两个宅区。位于庄园西南隅。“南忠来”居西,共四进分4个院落。“阜有”,又名“师古堂”,居东,四进4个院落、寝楼院内的屏门为庄园内仅存的屏门原建,做门楼,木构举架,设四柱擎顶。

牟氏庄园屋内景观

第三单元:“宝善堂”,位于第二单元以北。有房屋96间,共四进前后四进院,另西侧又辟两院。东群厢外侧盘墙为拼花墙,别具匠心。宅区西部原为花园区,已无存。牟氏庄园是中国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极为注重门面装饰,借以显赫门第,张扬气派。六个大门当首推“西忠来”,其门楼高耸,甚为庄重。大门抱框高达5米,阔3米许,门扇高宽约2米由余,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大门两侧有一对珍贵的石鼓,鼓托为莲花状,与石鼓融为一体,石呈黑色,给人以凝重而深沉之感。报牟氏族谱介绍,门旁这对石鼓是主人于光绪34年间聘请4名精湛工匠历时三载雕琢而成。鼓面刻有“福禄寿禧”、“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等浮雕,虽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蚀,依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牟氏庄园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都会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之嵌在墙缝间,使墙面平整。如若仔细观察,经常可以发现墙缝里嵌着的铜钱。据说,平均每块石头造价为一斗谷子,此面墙就耗谷物四百四十六斗。院落里有一面花墙,砌有三百八十六块六边型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型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其细致精巧让人惊叹牟氏庄园以其恢弘的规模,深厚的内涵。

庄园甬道幽深,院落重重,森严恬静。庄园主体建筑都是二层楼阁,檩壮梁重,廊柱挺劲,方砖作笆,上铺柞炭,居其内有冬暖夏凉之效。所用青砖皆以豆汁浸泡,力求坚固耐久。屋脊饰有吉祥的龙头凤尾,脊边饰以避邪的屋沿六兽。尤其烟囱别具一格,一律建于山墙头突出的石条之上,状如小塔凌空,上雕狻猊守之。狻猊属龙九子之一,因酷爱烟火,故多雕于香炉盖上,有它在此,品茗饮食足可放心品用。庄园的建筑系土木结构,而建造这样的烟囱既安全且抽力又大,居其内则安然无恙。可以说,这是建筑者的一大发明。到庄园观光鉴赏的学者对此兴趣颇浓,评价甚高。

天然彩石砌成的“虎皮墙”是一道宽2米长百余米的石墙,全是由大大小小的彩石砌成的,色彩斑斓、妙不可言。墙上由多块彩石组成的梅花、菊花、宝莲花,充分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后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

牟氏庄园不仅注重建筑特色,而且非常注重环境的美化,园内多植名花异草,形成了藤萝攀墙,翠竹掩窗,群芳争艳,淡青浓紫的盛景。进入庄园如同游苏州园林,闲步徜徉,今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牟氏庄园的建筑既具北方的古朴粗扩,又有南方的细腻幽雅。这是因为牟氏家族祖籍湖北,所以在兴建庄园的过程中,曾多次派木瓦工匠南下考察取样,博采众长,达到南北方建筑艺术的最佳结合,从而增加了牟氏庄园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它对于现代建筑如何独具风采,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到过牟氏庄园的中外游客,特别是建筑界的大师们,无不为其恢弘的气势、高雅的艺术和鲜明的建筑特色所倾倒。

三大怪

牟氏庄园在建筑上的奇迹数不胜数,其中“三大怪”最令人惊奇。

一是烟囱垒在山墙外。牟氏家族当年耗资43万两白银兴建的480多间厅堂楼阁,计有烟囱100余座,都是用精雕的花岗岩石条托在山墙外面,用豆汁泡过的小方砖砌成,独立于山墙之外(有的立于前墙外),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空中楼阁,凌空耸立,让人感到神奇而又独特。牟氏庄园的烟囱垒在山墙外,不仅造型美观,起到了点缀、美化楼房的作用,而且抽力大、不倒烟,并可防火(为了防潮保暖,牟氏庄园所有建筑的房坡内全铺了一层柞木炭)。

二是火炕口在寝室外。牟氏庄园的主人喜欢一年四季睡热炕,即便是夏天,也要烧炕除潮,暖身健体。但是,如果按常规将炕洞口开在炕前脸处,将草木搬进室内烧炕,一是影响室内卫生,二是负责烧炕的雇工进入老爷、少爷的寝室,使老爷少爷们感到不方便,三是担心发生火灾,将万贯家产毁掉。于是,他们就创造性地在窗外留有炕洞口,让雇工每天在室外就可按时烧炕。

三是穿堂门儿一线开。牟氏庄园共有六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大院,每个大院内向排列着六栋或四栋正房,每栋正房又与东西两厢及南门楼构成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内的正房尽管数量有别,但是都开的是穿堂门,即正房除最后一排外,均是前后开门,一线相连。这便突破了山东农村“街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能前后开”的老规矩。平时,牟家各幢正房的后门是关闭的,从这幢正房到那幢正房,必须经过更道。只有贵客来访时,牟家才将所有的门打开,让客人穿堂过门,直达各幢正房,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就是在重大节日时打开众门,在各个门旁点上蜡烛,形成灯火长廊,以显示牟家的祥和及富有。

牟氏庄园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体,是胶东乡土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它丰厚的历史沉积、非凡的建筑工艺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现已成为一个人迹络绎、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一个庄园,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牟氏庄园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庄园建筑工艺独特,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绝伦,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牟氏庄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胶东民俗文化以庄园为载体,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多样性和传承性。它生动地反映了以胶东半岛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俗、节庆俗等古老的民俗事象。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开发旅游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牟氏庄园历史文化沉积丰厚。它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集中反映。它以农为本,春稼秋穑,顺天应时,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对自然规律的适应。而牟氏庄园现有的复原陈列体系,则客观地记录了牟氏地主家族兴起、发展和衰败的历史轨迹,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生产关系和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和精神状态;牟氏庄园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其三组六院均呈四合院结构。各院四至六进不等,皆以中门相贯,侧有甬道相连。主宅设有仪门,与左右两厢构成四合院结构。整个庄园四合院重重叠叠,井然有序,房舍疏密有致,浑然一体,既呈现出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共性,又展示出牟氏家族的建筑特色。

它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主人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住平房,佣人住厢房。粮仓、织布坊、酿酒房、油坊、粉房等构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社会体系。从其美学价值上看,牟氏庄园表现出一种朴实简洁大方的美,墙体采用拼石装饰工艺,构件不施重彩,大面积保留了建筑材料本身的颜色,使建筑群统一在一种朴素的色调之中产生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牟氏庄园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生产俗、节气俗、衣食住行俗和人生礼仪俗,厅堂的位置、寝楼的格局、家具类型、器物上图案的寓意和建筑上的风水意识都是民俗文化反映。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责任编辑:南山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