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一部《三家巷》 细细品味西关大屋

浏览次数:1735      日期:2010-08-31

                   [健康平安网]

时间已经流过百年,提起“广州”,广州人仍然会执着地念及西关大屋。岭南石脚水磨青砖墙,正门的短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入内的三间两廊,名贵的酸枝家具,屋前的麻石街,屋后的后花园……还有民谚里的“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以及一个历来得风气之先的城市的勃勃生机。这一切,早已烙进城市的一石一木中,烙进广州人脑海深处,像这个城市的古老历史一样,不可复制,不容仿效,历久弥珍。

一部《三家巷》,把20世纪初在西关大屋生活的人与事描述得活灵活现。“……这儿的大门一列朝东,住着何、陈、周三姓大家。从官塘街走进巷子的南头,迎面第一家的就是何家,门面最宽敞,三边过、三进深,后面带花园,人们叫做‘古老大屋’的旧式建筑物。水磨青砖高墙,黑漆大门,酸枝‘趟栊’,红木雕花矮门,白石门框台阶;墙头近屋檐的地方,画着二十四孝图,图画前面挂着灯笼、铁马,十分气派。按旧社会来说,他家就数得上是一带地方的首富了。那时候,何家门口的电灯一亮,酸枝趟栊带着白铜铃儿呲溜溜、哗啷啷一响,主人出来送客……”

西关大屋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富商巨贾和洋商买办等新兴豪富在“西关角”,即今天的荔湾区宝华路、多宝路、逢源坊、华贵坊一带兴建的豪宅。在民间的传闻中,西关大屋的兴建是很夸张的,青砖墙铺砌所用的不是水泥,而是以糯米饭拌灰浆,所以砌出来的墙没有一丝缝隙,砌好砖墙之后还须在外面再贴一层水磨青砖,这种面砖贴上去之前要先用人工打磨,所以西关大屋的青砖墙永远是平滑的。西关大屋的装修异常讲究,家具都用华贵的酸枝台椅。屋内有木石砖雕、木雕、陶塑、壁画、石景和铁窗花、满洲窗等装饰,整个大屋显得吉祥和典雅。恣意的奢华、任性的讲究是富贵人家共同的特点。

豪宅的门同样不易进。“趟栊”已成了外地人也晓得的某种标志,然而,这还不是完整的“西关大屋的门”。西关大屋的入口必备三件头,即第一道屏风门,也叫矮脚吊扇门或花门。花门上端通花,一般用木雕雕花作装饰;第二道门是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门,“趟栊”顾名思义,开为趟,合为栊,全用13条直径8厘米粗的园木横架做成;第三道门才是真正的大门,多用樟木或坤甸木制造,门厚约8厘米,门钮是铜环,门脚旋转在石臼中,内有扣门。跨过三道门,就是门厅,然后到茶厅,第三间才是正厅,再到头房(长辈房),然后是二厅(饭厅),最后是二房(尾房)。三门三进,使得封建等级制在西关大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厅与厅之间有小开井,靠天窗采光,大屋两侧为挂廊,屋内两条青云巷,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偏厅客房,最后是厨房。有的西关大屋还有小花园,栽种花草,设置假山鱼池以供玩赏。

其实老广州的男女老少都有穿木屐的习惯,只是男人穿着总有些邋遢相。后来他们穿人字拖鞋,更加可怕。穿木屐也不是哪儿都能去,办正经事的时候还是要换上正经的鞋子,只是广州人随便,自己去吃饭喝茶时也就这么去了,不过,赴别人的筵席时他们还是会更衣换鞋的。外地朋友投诉说至今仍然看见广州人穿着睡衣拖鞋到处乱走,我就告诉他们,那些人家肯定就在附近,而且当时肯定不是去办正经事。“你们就当是西关风情看吧,现在已经很难得见到了。”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那时候的生活是安静的,街巷里时常飘来别家的饭香,或者是汤的鲜味。偶尔传来孩童们在巷子里追逐奔跑的声音,像鸟群噼噼啪啪的拍动翅膀,低低地飞过。然后倏地又远去了,而时光似乎也就是这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杂乱的屐声突然消失了,就像飞走的鸟儿,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有很多你生活里熟悉的东西,都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消失得无影无踪。等你蓦然发现的时候,你只看到了岁月的影子。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责任编辑:木兮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