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开平碉楼】侨乡多碉楼,风雨去洗礼(一)

浏览次数:1762      日期:2010-08-31

[健康平安网]这里是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个提名地之一的塘口镇自力村。

村里有一座名字叫“澜生居庐”的楼房,自楼主人方广容1949年去了美国之后,就一直没有打开过。

楼房里面保存着哪些秘密呢?

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市政府想方设法与“澜生居庐”业主的后人取得联系,在得到主人的同意后,2006年九月,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和有关人员,打开了“澜生居庐”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大门,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楼房。

在里面,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呢?

在一楼的正面,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写着“呈祥”、“报喜”、“音容犹在”字样的红纸、纸张下面是供奉祖先的供桌。供桌右边墙壁上,挂着楼主先人的画像。

左边的墙壁悬挂着楼主的亲戚在“澜生居庐”落成时送来的、写满祝福语言的匾额。

紧靠着匾额的,是楼主人女婿的照片。

沿着昏暗的楼道,张国雄一行人来到了二楼。在这里,他们发现了镶嵌在墙壁上的保险柜。这是楼主人当年为了防备土匪和盗贼入室抢劫而精心设计的。

通常,在那个年代,有钱的华侨人家,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往往会购买枪支来自卫。那么,在“澜生居庐”内,他们能找到枪支吗?

遗憾地是,张国雄等人没有发现枪支,却在一个破旧桌子的抽屉里,发现了一

张保存完好的、抗日期间征用枪支的通知书。通知书上还清楚地写明枪支的价格。假如在抗战中损坏,将由征用枪支的古宅乡战时工作委员会负责赔偿。如果抗战胜利后依然完好,枪的主人可以凭着这张通知书把枪领回。

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1929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签发的护照。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开平碉楼,它不简单是一个防御性的建筑,在开平碉楼里边,有大量的、丰富的这种文化的内涵,对我们了解开平碉楼文化,了解侨乡的家庭,家族的社会变迁,和侨乡的社会变迁是非常好的文物和文献。”

张国雄是1996年与开平碉楼结缘的。

那一年的夏天,为了写作《五邑文化源流》一书,在北京大学做完博士后的他从首都来到开平。

当走进开平的乡村,第一眼见到这些集防卫和居住功能为一体、中西合璧的碉楼时,张国雄怦然心动。

从此,张国雄与碉楼结下了不解之缘,出于对华侨文化的热爱,为了解开深藏在碉楼中的种种谜团,他下决心从北京,来到离开平

只有六十公里远的江门五邑大学工作。

此后,研究碉楼的行列里多了一位年轻的学者。饱经沧桑的碉楼盼来了一个知音。

在2006年里,作为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席专家的张国雄,执笔写作了送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开平碉楼“申遗”文本。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开平碉楼依靠华侨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凭借中西文化交融产生的特殊建筑类型以及碉楼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7年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遗产的申报。

开平碉楼申报世界遗产,使许多人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这里。

开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历史上,它与台山、新会和恩平四个县,被人们称作“四邑”。

当人们来到这里,不管是在丘陵地区还是在平原,不论是在乡村或者市区,随处都能看到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碉楼。

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保护这些珍贵的乡土建筑,2001年,开平市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碉楼办公室,并对碉楼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登记。

开平是著名的侨乡,现在的总人口六十八万多。而分布在世界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平人则高达七十五万,人口总数量超过了家乡。

为什么开平会有这么多的华侨呢?

《开平县志》这样记述:“开平人富于冒险性质,五洲各地均有邑人足迹……”

开平所在的“四邑”地区,南临浩瀚的南中国海,海岸线长达六百三十一公里,十分便利海外移民。

史料记载,早在十六世纪中叶,开平就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乘坐三桅帆船到东南亚一带谋生。

祖籍台山的梅伟强,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5年2月从北京调到五邑大学从事华侨史研究。他发现,鸦片战争后,开平所在的广东“四邑”地区,海外移民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在1840年以前,这个移民呢,就是两个最大特征,人数少,主要是流向东南亚。那么鸦片战争之后呢,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个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个人数多,大量是一种国际性的这种移民,第二特点,就是从南洋转向了美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呢,主要就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在1848年美国发现金矿。”

金山,是老一辈的广东人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称呼。这个称呼的背后,是一个与黄金和美丽的梦想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1848年1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詹姆斯·波尔克正式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向全世界宣布:“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河谷发现了大量黄金,它的储藏量之大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随着美国总统的讲话,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遍了世界各地。

渴望发财的人们,从美洲、欧洲、澳洲潮水般地涌向美国。以求实现心中的黄金梦,从而形成了轰动全球的淘金热潮。

金山,这个名字也走进了开平人的梦中,许多人被搅得彻夜难眠。

于是,许多农民借钱或由家里凑足路费,开始漂洋过海、踏上前往金山寻梦的路程。

没有成家的,希望这一趟远行,能让自己圆了衣锦还乡的美梦。然后,娶妻生子,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已经结了婚的,把妻子、儿女留在家里,只盼望着自己能多挣些钱,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开平人到美国的行走路线是,先坐船到香港,之后,再从那里乘船到美国加州。

香港到加州的距离大约为7000海里。

出生在开平的司徒美堂,是旅居美洲的著名爱国侨领。1950年12月,他在《旅居美国七十年》的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去美国,是从1848年左右开始的,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听老华侨说:那时是乘坐桅船,航程从三、四个月至半年没有一定,快慢要靠天气。在船上,华侨自携咸虾酱佐膳,日久都生了虫。抵岸时胡子几寸长,眼深面黑。海洋上浪大如山,许多人熬不过风浪,抱着桅杆,从香港一直哭到旧金山,等到平安上岸,恍如隔世了。”

在经历了三十到六十天的煎熬后,人们终于踏上了美国,开始了梦寐以求的淘金生活。

为了寻找黄金,很多人长年累月地在美国西部山区里奔波。尽管有的人幸运地找到了一生都享用不尽的金子,但多数的淘金者最终没有找到他们的梦中所求。

张国雄在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了解到,早期的开平人到美国后,除了采集金矿,还参加了太平洋铁路的修筑。

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决定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枢纽。工程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公司承包,前者负责铁路西段的修筑,后者负责东段的建设。

美国东部地貌以平原为主,开工后进展顺利。而西部则是群山重重的落基山脉。由于铁路公司雇佣的白种人劳工吃不消“野性西部”的种种艰苦,工程进展极为缓慢。两年时间修了不到五十英里。

当时,移民在加州的中国人,包括开平籍的华工在内已经有近五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男子汉。于是有人提议,招聘华工来修铁路。但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1865年2月的一天,中央太平洋公司,决定试用五十名华工修路。而这五十名华工的表现却出人意料。

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来了五、六十个华工,这个老广,一干,没想到这个老广,个子那么瘦小的,干起活来一个个像头牛一样,很满意,就决定呢,行,大量地雇佣我们这些广东华工。”

尝到甜头的铁路公司决定大规模招募华工,同时,公司上层还游(shui4)说美方外交人员,为华工移民美国创造便利条件。

1868年,美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浦安臣条约》。其中,第五条便是鼓励华人移民。

而此前,清朝政府严格禁止海外移民。

铁路公司还与轮船公司协商好,以优惠的船票把华工运到美国。同时,还派人到中国广东招供工。

据统计,从1840年至1876年,仅开平、台山、新会和恩平四邑地区,前往美国的华工大约就有近十万人。

除了美国,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发现金矿和修建铁路,需要劳工的消息也传到中国。于是,很多开平人来到这些国家。

1869年5月10日,太平洋铁路铺下了最后一根枕木,工程完成后,大多数华工被解雇。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铁路沿线的小城镇落了户,有些人则坐着火车去继续冒险。

此后,美国的很多城市出现了华人的身影。他们经商、开餐馆、开洗衣店和从事服务业。在垦荒、种田、捕鱼等方面也显示着自己的才干。

如果说,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淘金致富的梦想,成为“四邑”地区海外移民的外拉力。那么它的内推力又是什么呢?

19世纪中期,开平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严重不足。而土地占有量的不均衡,更使农民的生活难以为继。

每当收割完毕,交了地主的田租和政府的苛捐杂税,农民手中的粮食已所剩无几,全靠喝稀粥和吃杂粮度日子。

开平所在的四邑地区自然灾害严重。每年的台风和洪涝,使这一带贫困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温饱和生存,出洋谋生就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

1854年,得不到温饱的四邑地区十万农民爆发了起义,呼应太平天国革命。

这次起义遭到了清军残酷镇压。起义失败后,不少农民乘船逃往国外躲避迫害。

农民起义平息后,由于土地之争引发了以台山、开平、恩平三县交界地区,当地人与客家人之间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土客械斗”。

生活在恐慌之中的人们结群外逃,出洋避祸。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辛勤奋斗,一些人在异国他乡渐渐站稳了脚跟。华侨们的汇款也就接连不断地流入四邑侨乡。

据统计,1864到1949年的八十五年间,侨汇总额达到了三十五点一亿美元,年平均近四千二百万美元。

源源不断的金钱,从海外流到家乡,侨眷的衣食住行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多华侨拿钱回乡买地,并建起了一幢幢被当地百姓叫做“庐”的别墅式民居。

华侨寄钱回乡买地建房,使周围的人看了眼热。于是,他们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能嫁给华侨,是那个年代许多女人的梦想,也是很多父母的希望。即使双方的年龄悬殊,没有感情作基础,也都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许多人是因为温饱,迫不得已才去海外“淘金”。那么,当在国外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乡买地、盖房子、娶媳妇。

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意洋洋的 “金山客”,常常出现在开平的乡间小路上,而紧跟在“金山客”后面的,是抬着“金山箱”的农夫。

“金山客”是开平当地对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淘金者的称呼。久而久之,它成了老一辈华侨的代名词。而他们从国外带回的箱子,也就被叫做“金山箱”了。

这种箱子大而深,四角镶着铁片,十分结实。当年,华侨返乡时常常用它来装财物。“金山箱”也就成为显示富贵的象征物。

然而,让“金山客”们心惊胆战的是,在故乡的土地上等待他们的,除了母亲的期盼和亲人的笑脸,还有土匪的枪口。

有的华侨回家的当天,还没有从亲人重逢的喜悦中平静下来,就被土匪绑架,成了“肉票”。

土匪往往把人质的血衣,托人带给被劫持的人家,催促他们赶快拿钱赎人,否则就会“撕票”。

打开开平当时的报纸,就会发现在清末民初发生的案件里,百分之三十与盗贼土匪有关。

那么,开平匪患泛滥的原因何在呢?

历史上,开平地处恩平、新会、新兴几个县交界的三不管地带,这就为土匪滋生提供了条件。

到了清朝顺治初年,开平设县,其目的是对这一地区加强治安管理,寄予了这里“开通敉平”的愿望。

据《开平县志》记载:当时,开平较大的土匪头目有张)、朱炳、胡南、侯晚、谭洪、吴金发、黄保等,他们带领土匪四处抢掠,制造惨案。

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开平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侨乡。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华侨和侨眷成了土匪和盗贼们眼中的肥肉。

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惨案,使华侨们对家乡的治安状况痛心疾首,许多人望而却步,放弃了回乡的打算。

而留在家乡的亲人们,睡梦中常常被土匪来临的报警锣声所惊醒。

为了防止被土匪绑架,有些侨眷甚至不敢在农村的家中住宿,她们收拾金银细软,或者到城镇的亲戚家中躲避,或者经常变换住处,以免家破人亡。

面对如此混乱的治安状况,该想什么办法来应对呢?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