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福建客家土楼】大山里的建筑奇葩(三)

浏览次数:1874      日期:2010-08-31

[健康平安网]赖永生是永定县一位痴迷土楼的摄影师。

二十多年来,他带着发现的目光,置身于土楼的怀抱中,用镜头纪录下不同造型的土楼有三十多种。

土楼的造型为什么会异彩纷呈呢?赖永生在把它们收进镜头的同时,开始探询其背后的故事。

赖永生来到永定县高头乡高东村的一条小溪旁边,不经意中,一座风格别致的五角形土楼映入了眼帘。

龙岩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赖永生介绍:当时我就在想,这个楼主是不是要纪念解放,因为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他才建五角的楼。那我带着这个问题,到楼里面去访问楼主。

经过调查赖永生得知,这座土楼的名字叫顺源楼,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已落成,沐浴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风雨。它建成这个形状,是不得已而为之。

赖永生介绍:原来他也想做一个、建一个四方形的土楼,但是,一边是非常陡峭的石壁,他花了很多的精力、劳力,都没有办法把个地整好,一边又是很窄,另外一边又是临小溪,他搞来搞去,最终,最佳的选择,就是只能够在这里,建一个五边形的土楼。

不久,赖永生又拍摄到了一座八角楼。并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这座土楼名叫东成楼,清代嘉庆年间动工兴建,楼主最初的计划,想把土楼建成四方形。

可是,施工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赖永生介绍:当砌好墙基的时候,邻村的那个黄姓的村民就来了,他说你不能建,因为你土楼其中一个墙角,对准我对面山上的黄婆太的墓地。

按照那个年代风水先生的说法,墙角对准祖先的墓地,对后代会不吉利。

为了解决由此引起的纠纷,双方请来了当地名人,归隐还乡的清代翰林巫宜福。

听完申诉,巫宜福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他提议将四角楼变为八角形。于是,就有了八角楼。

听了这个传说,赖永生对前人充满敬佩。他以为,这样一来,不但去掉了对准墓地的墙角,化解了矛盾,还催生了一座造型独特的土楼。

同样是在永定的高头乡,赖永生拍摄到了一座纱帽楼。

纱帽楼曾经是一座学堂。

赖永生了解到,当地百姓之所以把这座学堂叫做纱帽楼,是因为它的造型,是依照古代官员戴的乌纱帽来建造的。

纱帽楼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呢?经过一番思索,赖永生找到了答案。

他认为,永定客家先民,是在有着深厚儒家文化根基的中原大地上成长。

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闽西山区。但他们的骨子里,仍摆脱不了对功名仕途的追求。因此,在大山里,就有了纱帽楼。

赖永生不断为新的发现激动着。可是,他并没有满足。

他常常扪心自问:在永定,是否还有造型更为独特的土楼没有被发现呢?带着这种期盼,他一次次地走进土楼。

学者们认为,尽管永定土楼造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是,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方楼、五凤楼和圆楼。

在热衷土楼文化的苏志强看来,众多的永定土楼中,最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的是五凤楼。

有人考证:五凤楼多为五层相叠,犹如展翅欲飞的凤凰,五凤楼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五凤楼以三堂屋为中轴,左右建有平衡对称的横屋。

由于五凤楼的“三堂”逐级升高,横屋烘托左右,依山面水,因此更显得对称严谨、秩序井然、和谐统一。

五凤楼最引人注目的是耸立在后面的主楼。主楼挺拔雄壮,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统帅。

关于五凤楼的历史渊源,苏志强听到不少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出自古代的明堂,脱胎于中原地区豪华的官邸建筑。

也有的学者把它划归到了“三合院与四合院混合体”一类的住宅中。

不过,苏志强以为,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五凤楼,其建筑风格和样式,很可能是参考、借鉴了古老的祠堂。

气势轩昂,雕梁画栋的五凤楼,呈现出汉代宫殿的许多特点。

1977年夏天,著名园林建筑专家、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考察了永定县高陂镇富岭村的这座五凤楼后,他留连忘返、激动不已,写诗赞扬道:

仿佛仙山入梦初,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

经专家考证,在永定,比五凤楼出现时间要早、数量要多的是方形土楼。

方楼一般为三至四层,最高的达到五层半。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新罗、南靖、平和等县。

城堡似的方楼,给人的印象是稳重和坚固。

苏志强介绍:方楼跟五凤楼来比,它的防卫性更强。表现在,一,它有整体性,五凤楼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方楼全部是一个整体,墙厚,高大,不容易攻击。第二方楼只有一个门,比较好防守。第三,方楼的一二层都是不开窗的,不容易攻击。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勇于创新的客家人,在方楼的基础上,又演化、派生出多种形制的土楼。

然而,在苏志强的心目中,永定最具魅力的,是他曾在文章中一次次赞扬的、被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

苏志强了解到,关于圆楼出现的原因,说法也是各种各样。

有人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认为圆形的弧面,可以有效地化解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流,才导致圆楼的出现。

有人从防御的角度着眼,认为圆楼没有死角,与方楼比较,安全系数增大,因此,它才被大量建造。

也有人以为,它之所以被人们格外看中。是因为同样周长的圆楼,是方楼面积的一点二七三倍,空间大为扩展。

此外,圆楼还有采光均匀、抗震性能好等许多优点

考察了许多圆楼之后,苏志强认为,圆楼还承载着客家人对和谐、圆满生活的渴望和梦想。

八卦,传说由五千前的伏羲氏,用三十六条长短不同的线条排列组合构成。

这八种图形,据说能代表世界万物。

让阿耕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振成楼是按照八卦理念设计的。

振成楼的设计者,是阿耕的伯父林逊之。

林逊之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偏爱《易经》,并从中得到启发,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按照八卦太极图形精心谋篇布局,和叔伯兄弟共同出资,建造了这座名扬中外的振成楼。

振成楼楼高四层,底层四十四个开间,分为八卦;卦与卦之间,设计有用青砖砌成的隔火墙。

1929年,振成楼不幸失了火,由于有了隔火墙,大火才没有蔓(man4)延到整座土楼。

林日耕介绍:主要是八卦发挥作用。它的八卦墙,每卦墙的隔墙厚六十公分,它不着火。

振成楼除了正面的大门之外,两侧还各有一个边门。这三个门寓意为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

而振成楼内大厅两侧的两口水井,则分别代表着八卦图案中阴阳鱼的两个眼睛。

有的学者考证,位于初溪土楼群中的集庆楼,也是按照《易经》中的八卦理念设计的。

楼体外面的九个瞭望台,蕴涵着“九星拱卫,镇宅避煞”的含义。

根据申遗办公室统计的结果,永定全县共有三百六十多座圆楼,大多数跟八卦有关系。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有人认为,中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而八卦又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来,把住房建成八卦样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光大。

文化学者孙国亮以为,中华文化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庸文化,而中庸的核心是圆,客家人把土楼建成圆形,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

孙国亮介绍:儒文化讲究的一种“核”,核,它实际上是把这种内敛的东西,形成了一种,你像我们道家的这个双鱼,它形成了一种圆,我们的这个月亮的圆,太阳的圆,跟我们“核”文化的那种圆,核,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整体,所以他这种文化的传承,他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文化的背景。

也有人认为,自古以来,八卦便被军事家们用来排兵布阵、克敌制胜。客家人出于安全、防卫的需要,在建造土楼时,自然把八卦理念引入到设计中。

面对着这神奇的民居建筑,有的学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土楼,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引出了无数的问号和惊叹号!

几乎每一次走进土楼,孙国亮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永定县,客家人从哪里得到资金,建设了数量众多、气势雄伟的土楼呢?

在进行了深入调查后,孙国亮发现,永定土楼的建造,和一种植物密切相关。

烟草,原产于美洲,在永定,至今仍在种植。

据记载,烟草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不久,就在永定找到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得以茁壮生长。

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烟草对永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据说,烟草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永定。当时,它受到特别保护,不准带出岛外。

而为了把烟草带回家乡,一个客家人想出了这样的点子。

孙国亮介绍:有个客家人很聪明,他想了个办法终于蒙混过关。怎么回事呢?他就种子缝在衣服的边儿里面,最终,瞒过了这个严格的检查,终于带回了永定。一种呢,哇,非常好。

当地人把加工“条丝烟”的作坊叫做烟棚。文献记载,清朝中叶以后,永定县的烟棚多达千余家。几乎每一座大型土楼里都有烟棚。

在条丝烟走俏的年代,永定人在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香港等地开设的“烟行”就有数百家。

烟草业带来的滚滚白银,奠定了建造土楼的经济基础。

还在童年时,苏志强就听到了一个关于条丝烟的故事。

那是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来到苏杭期间,微服私访时,见几个人手拿水烟袋,在一家条丝烟店里面吞云吐雾,其陶醉的神态,引起了他的兴趣。

于是,乾隆就信步走了过去,拿过烟袋,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连声叫好。

回到北京后的乾隆,念念不忘永定的条丝烟,他不但将其定为贡品,还亲自赐名为“烟魁”。

随着这个故事广泛流传,永定的条丝烟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土楼伴随着兴旺的烟草业,也在永定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于是,就有了靠经营烟刀发了财的林氏三兄弟,建起来的福裕楼。

福裕楼于1870年开始建造,至1880年完工,十年时间里,花了整整二十万个银元。清末的二十万的话,按照现在来算,就按一块折合一百元来算,就是两千万了。

用了八万块光洋建成的振成楼也是得益于烟草业。

凭借着条丝烟带来的雄厚资金,黄氏兄弟耗资六十余万两白银、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土楼“永隆昌”。

永隆昌楼主黄干正介绍:据老人说,我们家那时太有钱了,楼上那一层一层里面,放着全部是一箱一箱的银元,有十个,二十个一包,包在那边。如果小偷来偷,他把一捆一捆拿走,就没人知道,如果笨小偷来偷,把那个银元剥开来,纸烂掉了,就会被人家发现。

据说,就在永隆昌准备奠基开工时,住在后面一座土楼里的人家,以挡住风水为由,找上门来理论。

黄干正介绍:那我的祖宗就跟他讲,叫他叫五个壮劳力过来,挑着箩筐过来,当时后面的楼主说,奇怪,叫我们人那么多过去干什么,还挑箩筐。那就过来了,过来以后,我祖宗就跟他讲,我们家里面有的是银元,你们尽管挑,能挑多少挑多少,然后再选一个址,做个更漂亮之房子,你这个地方就归我们所有了。

花费大把的银子之后,黄氏兄弟终于如愿以偿。

烟商们为了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追慕中原远祖士族的高贵气派,建起了大型土楼聚族而居,借以炫耀家族的兴旺与团结,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纵观这一时期建造的土楼,防卫功能已经退居其次,追求豪华、舒适成为时尚和主流。

学者们认为,永定客家土楼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演变过程。完全符合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也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生产力水平。

永定土楼的建造,除了烟草业带来的丰厚资金以外,还有其它的金钱投入吗?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苏志强拿出了结果。

苏志强介绍:史料表明,建设土楼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官银,他们进入仕途之后啊,发家致富,就把钱寄回家乡,买田建楼,永定是山区,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有人就经营木材,有的人就把山上的竹子砍下来造纸,经营纸业,他们发了大财,就把这些钱用来建土楼。

一座土楼造价昂贵,建好之后还要长期在里面生活,因此,客家人十分在乎土楼的选址。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

查阅了许多资料、走访了众多的土楼人家之后,苏志强总结出土楼选址所遵循的两个原则:首先,从生产、生活考虑,客家人注重选择向阳避风、傍水近路的地方为楼址。

其次,从土楼的外部环境来审视,以前方开阔,后方坚实者为佳地。

那么,这些巧夺天工的建筑都是由谁设计的呢?

苏志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永定土楼,一部分由楼主或者请名人设计,但绝大部分则是出自当地工匠的手笔。

苏志强了解到,建造一座土楼,通常要经过确定坐向、开挖地基、打石脚、夯墙、献架、出水、装修等七道工序才能完成。

土墙是土楼的主体工程,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土楼的百年大计,因此,格外受到楼主的重视。

福裕楼在建造时,请了两个施工队,为了得到满意的质量,楼主人想出了这样的点子。

福裕楼楼主林勤胜介绍:那我有一个婆太,就是我祖父的老婆,每到下午三点钟,夯土的体力很重,肚子会饿,她就跑到左边的施工队去,跟他们讲,哎,我煮点点心给你们吃,你不要告诉右边的施工队,他们就拼命给她把墙做得很好。等一下,这个吃完了,又跑到那边去了,从左边跑到右边的施工队去,又跟他讲,我煮点东西给你们吃,你不要告诉左边的。那右边又拼命给她做得很好。所以这个质量,这个土墙做得很好。

建土楼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干燥少雨的秋冬季节。此时正值农闲,家族的人都能参与,可以降低费用。

由于规模不同,工期也长短不一:有的一年,有的两三年,有的十来年。

而建造这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永隆昌,则历时二十八年之久。

它从清朝道光末年开始施工,经咸丰、同治两世,直到光绪初年才告完成。

有人生动地比喻:假如一个泥水匠壮年携带家眷而来,在工地生儿育女,等到将要竣工时,他已经做了爷爷,不但和儿子一起做工,甚至连孙子也在工地当师傅了。

给建好的土楼起上一个优美响亮,意味深长的名字,是楼主们的期望。

对土楼楼名研究多年的江城发现,土楼的名字,就如同它的造型一样,丰富而又多彩。

它们或以方位命名,如“朝阳楼”坐西朝东,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

或以村名为楼名,这座土楼所在的村子叫万安坊,因此取名万安楼。

而江城出生、生活过的华封楼楼名,则是来自中国古老的典籍《庄子》。

客家人士慕诗书,人心向学,在起楼名的时候,也很讲究文学底蕴,比如说华封楼,它的典故是出在《庄子·天地篇》,它是这样说:华封人祝帝尧长寿、富贵、多男,世称是华封三祝,楼名就是这样取来的。

有的土楼以地名为楼名。中川村的马山楼,是因为建在马山岗脚下,而起的此名。

有的用官位来给土楼命名,有“锡矿大王”之称的华侨商人胡子春,曾被清朝政府授予“荣禄大夫”,他建造的土楼就叫荣禄第。

然而,江城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打上时代印记的楼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在武汉建立了共和制的民国政府,大山里的客家儿女为之欢欣鼓舞。

于是,永定就有了为纪念这个伟大事件而取名的庆成楼。

江城认为,正是这些内涵丰富、有着强烈时代感的楼名,使得深藏在大山中的客家民居,更显得魅力无穷。

土楼成功申遗后,赖永生依然穿行在造型各异的土楼中,捕捉优美的画面。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永定的边远山区,一些西洋风格的土楼,走进了他的镜头。

赖永生了解到,这些建筑的主人,大都是华侨,他们把客家文化带到海外的同时,也把西方的建筑样式带回了家乡。

最近,赖永生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在2009年7月间,再出版一本全面展示永定土楼风采的画册,作为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的纪念。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