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开平碉楼】华侨建筑的典范——青山绿水间西洋式的奇特楼房

浏览次数:2498      日期:2010-08-31

[健康平安网]碉楼,看这“碉”字,便令人想到“碉堡”,想到一座座象碉堡一样的炮楼。开平星罗棋布地存在着象碉堡一样的小楼,大部分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开平碉楼因其独特的背景、独特的存在而越来越声名远播。

开平碉楼主要兴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由开平海外华侨汇资回乡兴建。它们的外形象一座座坚固的城堡,跟中国传统的建筑炯然不同,它的功效以防匪、防洪为主,在开平保存着1800多座碉楼。开平碉楼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每一座楼都深深地打上了国外建筑的烙印。楼主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修筑的碉楼就呈现出什么地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开平碉楼群里,又细分出希腊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加拿大式等建筑形式。

为什么开平人要建碉楼呢?开平是著名的侨乡,华侨在海外挣钱回家,这里的人富了起来,由此引来匪患。据记载,1912-1930年间,土匪在开平劫掠制造惨案70余宗,上百人死于匪患。为了防匪,开平海外华侨将资金汇回家乡建碉楼。渐渐,兴建碉楼在开平蔚然成风。

在广袤原野上,在青山绿水之间,矗立着西洋式的奇特楼房建筑。在整个开平,几乎找不到两座完全相同的碉堡,被誉为“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现存最早的碉楼是赤坎镇的迎龙楼,为关氏家族所建。明朝,由于洪涝不时危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关氏夫妇献出家庭积储建立碉楼。据《开平县志》记载:清光绪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被洪水淹过屋顶,本村民因有迎龙楼的庇护而全活。

开平碉楼千姿百态,形式多样,但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这些建筑上的独特设计,在特定的年代有着防御和反攻的功能。碉楼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四个圆柱体凸出在楼顶,朝里有个门洞,凸出部分全封闭,各方向设有枪眼,只要四个人守在四方,那真是万夫莫开,因为脚下也有枪眼,敌人休想靠近撞击大门,设计科学实用。顶层还多设了望台,配备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是作为全村的守护关口,发挥着烽烟台的作用。

碉楼有几层,一层是客厅,分大厅和偏厅,大厅正面悬挂着“全家福”,大厅是拜祭祖先和会客的地方。偏厅是饮茶闲聊的场所。往上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配套设施。楼内的家具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以各种书法刻写着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对联,洋溢着浓浓的风韵。

开平的华侨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归来的侨胞从国外掌握了西方建筑的工艺与技术,为碉堡华美坚固的外观建设打下了基础。因此他们的碉楼就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等建筑要素。楼房的建筑既深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带有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

碉楼的主人都接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忠居庐的主人,当年应该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在“忠庐”碉楼上,还可以看到他在1929年的毕业留言册,其中有娟秀的英语字迹,细读下,我们似乎看到了主人的优雅闲适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侨胞和有着西洋建筑特色的碉楼,自然不能免于劫难。红卫兵从碉楼里搜出许多所谓的卖国证据,如曾在美国当兵的碉楼主人,被搜出大量的美国货品和美国国旗,都被烧了。然而有部分的碉楼因为门窗坚固,造反派多次试图进入,或以暴力破坏碉堡都无法得逞。碉楼的结实可见一斑,也是它们可以保存完整至今的原因。

开平的每一座碉楼都有着她自己的历史故事,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现在的碉楼仍孤独而美丽站立在大地上,它们雄立在大地上已经有几个世纪了。碉楼的主人已经不在了,其后裔已有了新的房子,但也有为数不多的老者仍固执地守在碉楼里,陪伴和缅怀碉楼往事。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