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平安 >平安与环境

俄罗斯驻美间谍的有关情况

浏览次数:2091      日期:2010-07-02

                                http://www.jkpa.net/   

    2010年6月26日,当地时间晚上7点28分,在华盛顿的一个街角,两位男子迎面走近并用俄语互致问候,这上看去就像两个朋友的普通会面,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惊天内幕”。而这一切都暗中被其中一个人用微型摄影机记录了下来,而拍摄者的真实身份则是美国代号为UCR的联邦特工,和他见面的据称是一名叫做米哈伊尔的俄罗斯间谍。
  两天后,美国司法部宣布,10名俄罗斯间谍嫌疑人相继被美方逮捕,随后在抓捕行动中侥幸逃跑的第11名俄罗斯间谍也在塞浦路斯落网。在这11名嫌疑人中,包括四对夫妻,他们被捕前分别住在西雅图、纽约市市郊等地十多年,看上去同普通夫妇毫无区别,他们做着普通人的工作,平日里也同邻居谈论孩子上学的事,也为孩子吵闹跟邻居道歉。但据美国官方消息称,被捕的11名间谍均接受过良好的训练、配备有尖端高科技设备、熟知美国文化和美式生活、擅长编故事等等。换言之,这些人具备了一个间谍应具备的一切条件——他们的真实身份却是俄罗斯情报部门派到美国的“潜伏者”。


    不会受到间谍指控的“间谍们”

    美国政府日前表示,被捕的11名“俄罗斯间谍”虽然具备间谍的一切因素,但多年来他们从美国获取的情报少得可怜。这11名“间谍”都不会受到“间谍罪”的指控。有媒体披露,在美国“潜伏”多年的他们,收集到的情报主要是美国的政治八卦和政策对话,而这些内容在网上就可以查到。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活动负责人、前驻莫斯科情报站站长理查德·斯托尔茨声称:“我真是想不明白,在这个年代,他们这么干究竟是想得到些什么呢?要知道,这种行动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文件称,这些“潜伏者”进入美国的目的是为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工作,任务细节可从2009年俄对外情报局发给个别“潜伏者”的消息中得以证明。美国联邦调查局破译的这条消息的部分内容称:“你们被派往美国进行长期工作。你们的教育背景、银行账户、汽车及住房都仅用于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你们的重大使命,即寻找并拓展美国决策圈内情报渠道,并将情报发给中心。”
    此文件要求这些“潜伏者”收集收下情报:美国关于恐怖分子互联网使用的政策、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美国军事政策问题、西方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评估、美国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立场、美国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立场、美国关于伊朗核项目的立场等等。
   在美国当局对11名涉及间谍犯罪的嫌疑人提出的50页控词中,隐藏着纽约大街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景:一名俄罗斯间谍坐在时代广场的一家咖啡厅内,向一辆慢速行驶的小型汽车中的处理器传送着数据;一名线人将钱塞在棕色瓶内埋在在州北部某地,另外两名间谍两年后将瓶子搜索了出来;两名男子在某铁路车站楼梯间擦肩而过时快速交换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橙色手袋,并继续前行。据美媒体披露,这些“潜伏者”的代码和接头暗号也“十分原始”。比如“打扰一下,我们是不是去年夏天在加州见过面?”回答是:“不,我想我们在汉普顿见过。”;“我们是不是2004年在北京见过面?”回答是:“我们可能见过,但我想是在哈尔滨。”等等。

    “潜伏者”中既有靓女又有潮男

    在11名俄罗斯特工中,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现年28岁的安娜·查普曼。 6月30日,当英美多家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安娜的照片作为主打。查普曼拥有一头秀丽的红棕色长发,相貌显得漂亮而自信,而《纽约邮报》干脆将她称为“俄罗斯间谍中的红发美女陷阱”。
    报道称,查普曼的父亲曾于20世纪90年代当过俄驻肯尼亚外交官。在莫斯科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查普曼以学生的身份前往英国学习金融专业,并在英国一待就是五年。查普曼在英国工作期间与一名英国男子坠入爱河,并最终嫁给了他,然后 “与英国丈夫一起”搬到美国纽约居住,并在纽约金融区有一套公寓。查普曼的简历显示,她在运作自己市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之前,曾在巴菲特旗下的欧洲最大商业喷气机运营商NetJets欧洲分公司工作,查普曼曾夸口自己见过巴菲特本人。英国《卫报》在报道此事时还特意配上一张查普曼睁着一双深情款款大眼睛的照片,说这位美女会说俄英德法4门语言。
    据称,在纽约期间,相貌美艳绝伦的查普曼经常出席曼哈顿的名流派对,由此结识了许多商贾名人。而查普曼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通过丰富的人脉关系,四处搜集情报。一位曾在华尔街鸡尾酒会上数次邂逅查普曼的金融家说,她非常爱调情且具有侵略性,但她似乎并不是那么聪明。 “她每次说法都不同。第一次,她说她运营一个房地产网站;第二次,她说她在做石油生意。然后又告诉我,她是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我问她一些常识,她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老实说,她挺笨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控她从今年1月开始,便透过私人无线网络传递情报给俄罗斯官员。她不知FBI探员伪装成俄罗斯使馆人员,请求协助修理笔记本电脑,6月26日被捕。
    与外形靓丽的查普曼相比,今年27岁的谢缅科却掩藏得很深。外形看是个潮男,驾驶奔驰S500,有一名金发女友。他会说俄语、英语、西班牙语和中文,在一间旅行社工作,主要协助华人和西班牙裔策划旅游行程。邻居指,谢缅科与女友会用俄语交谈,与邻居没有什么交往。
  他喜欢上校友网,并在那里上传自己的照片,好友有50名。谢缅科参加过很多社团活动,包括联合国在俄远东的一个毕业生交流项目。谢缅科毕业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阿穆尔国立大学,2003-2004年曾在中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谢缅科也被指控移交假护照,和执行其他间谍任务。当时,他和查普曼一同会见了FBI假扮的俄外交官。起诉书暗示,谢缅科按照“指示”完成了任务,而查普曼并没有。卧底探员还问谢缅科,如果事情败露会怎样?他答道:“会将装设通讯器材的硬盘销毁,另外只有一处地方可逃,就是纽约的俄罗斯领事馆。”

    从公司副总到专栏作家

  住在新泽西州的理查德·墨菲和辛西娅·墨菲夫妇,完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中期搬迁到美国的。辛西娅和丈夫理查德最先住在新泽西的霍博肯,后来搬到了蒙特克里尔。理查德·墨菲是一个假身份,他宣称自己出生于费城。法庭的文件显示,二人以夫妇名义进行情报刺探已经有多年了。
  据商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资料,辛西娅·墨菲在曼哈顿金融服务公司工作了13年,目前是一位副总裁。她于上个月取得了哥伦比亚商学院的MBA学位。丈夫理查德是个全职丈夫。一个邻居表示,警察看到理查德在校车车站接孩子,“我们非常兴奋终于社区里有了个全职爸爸。”据法庭文件显示,墨菲一家被要求获取奥巴马2009年夏季防俄的相关情报,美国削减核武谈判的立场,阿富汗政策以及对伊朗核武的处理方法。此外他们还被要求获得随同奥巴马出访官员的背景资料,以及涉及外交事务的官员背景。“试着了解他们的观点,特别是期望来俄取得的成果,以及白宫团队将怎么实现这些成果。”莫斯科高层如此指示。
  据FBI截获的文件显示,辛西娅还多次和一位活跃在政界的纽约金融家以工作名义开过会。莫斯科上级的指示是:该金融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目标,并敦促辛西娅“一点点”地和他建立联系。“也许他能为辛西娅提供美国外交政策的信息,白宫内的传闻,甚至邀请她参加纽约的主要政治派对。总之,尽可能考虑从他身上获得信息。”
  另外一名“潜伏者”维奇·佩莱斯的对外身份是在纽约一家西班牙语报纸工作的专栏作家,她每周都会在专栏里探讨美国的政策。间谍消息一出,佩莱斯夫妇的纽约邻居大为震惊。佩莱斯的家人、同事及律师说,这种指控成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佩莱斯的儿子马里斯卡尔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母亲与继父与俄罗斯没有关系,且从未到过俄罗斯,这种指控很荒谬。佩莱斯20多年前来到美国,此前在秘鲁从事电视记者工作时,她曾遭到绑架。她的丈夫拉扎罗在巴鲁克大学教拉美课程。邻居们提到了夏季烤肉聚餐及南美音乐。
  起诉书表明,拉扎罗是出生在乌拉圭的秘鲁公民。但在2002年,联邦特工窃听到他在家中与佩莱斯提到他的孩童时代。他当时对佩莱斯说,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搬到了西伯利亚。同事们形容佩莱斯是一位坚持己见的专栏作家,有绘画天分,喜欢吃南美菜“塞维切”,自豪于儿子的钢琴水平。纽约《每日新闻报》的记者坎迪达·波图格斯说,她把很多时间都用在绘画和报纸上,所以我不知道她怎么有时间从事间谍活动。但起诉书提到,2000年,佩莱斯被拍到在某南美国家的一处公园从别人手里拿了一个包裹。起诉书还说,她曾在多个场合被FBI探员偷听到同丈夫讨论涉及大额资金的交易,并指使丈夫向一位疑似俄罗斯特工传递用隐形墨水写成的便条。佩莱斯的律师说,虽然她可能“左倾”,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她是间谍。

    暗战仍在继续

    美国媒体披露的俄罗斯潜伏间谍网的一幕幕不禁令人回想起冷战时期的情景。前英国情报官员格雷莫·哈维日前对此评价说,所谓的11名嫌疑人为外国政府充当间谍的活动,可能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间谍行动的冰山一角。而前克格勃上校、英国双面间谍奥列格·戈德尔维斯基说,俄罗斯有无数非官方间谍潜伏在美国。莫斯科多年前就相信,这些人不会被发现。他们不仅向美国加派间谍,还向法国、德国以及英国等西方大国派遣间谍。他说:“美国的事件只是告诉俄罗斯:我们已经忍了你们20年了,我们现在要说,我们正在监视着你们,如果你们不停下来,我们就将采取行动。”
    “您是在最需要的时刻来到莫斯科的——你们的警察正在充分地施展本事,把许多人都关到了监狱里。”正当美媒体热炒“俄罗斯间谍网大案”之际,俄总理普京6月29日晚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于普京这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表述,而克林顿支支吾吾地报以淡淡的微笑。
   “说实话,大家不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吗!”还没有等克林顿对前一句话做出实质反应,普京紧接着又若有所思、一语双关地说道。而当克林顿还没有参透普京这个“同样的工作”是指“派间谍”还是“抓间谍”之时,普京又调整语气说,“我希望这不会对两国关系最近取得的良好发展势头造成影响,所有珍视俄美关系的人都应该这样理解此事。”
        就这样,克格勃出身并曾被派驻海外的普京在“三言两语”之中向克林顿谈起了美俄关系中眼下最棘手的问题——“美国接连抓获11名俄罗斯间谍”。细心人发现,与几年前发生的“间谍案”不大一样的是,白宫和克里姆林宫这次均表现出了以前并不多见“默契”,都在不约而同地强调“间谍是间谍、重启是重启”,认为此事不应影响美俄关系的“重塑”大局。
    对于俄罗斯的“大度和超脱”,美国似乎也“心领神会”。事发后,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称,该事件不会影响美俄改善关系。他透露,奥巴马上周接待梅德韦杰夫之前就已知此事,但奥巴马在会谈中并未提及这件事。记者发现,“俄罗斯间谍案”被曝光后,俄罗斯高层官员对此也是“三缄其口”。除俄外长表示“美方没有对我们做出解释,我希望他们会做出解释”之外,绝大多数俄罗斯高官都不愿意对媒体谈及本人对此事的看法。近日,俄记者多次试图得到俄总统外事助理普里霍季科、俄总统新闻发言人纳塔利娅、俄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乔夫等人对此事的深入评论,但均未成果。据知情者透露,俄罗斯高层似乎也想把这并不太愉快的一页尽早翻过去。
    其实,情报工作在很多国家都是政治、军事、外交等工作的一种辅助,是体现本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很多国家都派了情报人员在别国活动,这是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但何时抓间谍,抓后如何处理,是高调热炒还是低调冷处理,其中玄机值得玩味。虽然俄美高层都不想让这起“间谍案”给正在复苏之中的俄美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虽然俄罗斯人没有把这笔帐记到奥巴马头上,但一向不愿意“吃哑巴亏”的俄罗斯人对于美国“鹰派”打出的这记直拳又会如何应对呢?人们尚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美俄关系如何应对这起“间谍案”,两国的“暗战”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