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千年大观(五):悲情书家(3)

浏览次数:1653      日期:2010-06-25

  [健康平安网]赵孟頫是无力改变现状的。他只能在诗文中感慨人世的艰难了。“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唯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这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慕手追魏晋书风,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

 

  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身体有病,终于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

 

  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他时常到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杭州活动,与四方才士常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在书法实践中,他极力推崇东晋书圣王羲之,他认为,王羲之能够“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境地”。赵孟頫以魏晋法度为书法艺术的理想境界,他说“古法终不可失”,得古法者品位自然就高。所以说如果元代的书法潮流是复古,而高举复古大旗的这个人就是赵孟頫。

 

  大德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官职虽然没有升迁,但此职并不需要离开江南,在这个职位上,赵孟頫一直干了十一年。

 

  皇庆三年,随着仁宗即位,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元史》记载,仁宗非常器重赵孟頫,他说:“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仁宗皇帝把赵孟頫比做唐朝的李太白和宋朝的苏东坡。那么他今天拥有了赵孟頫,与拥有李白、苏轼的唐、宋皇帝便没有了区别。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延佑三年七月,赵孟頫被拜为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至一品,备受帝王恩宠。至此,赵孟頫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

 

  然而赵孟頫面对功名利禄,内心的痛苦仍然不能缓解。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感慨万千,不禁悲从中来:“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牙齿和头发都已经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自慰外,其他一事无成,令他感到惭愧。

 

  赵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女词人管道升,她深知赵孟頫的内心痛苦,曾填词劝慰赵孟頫说。“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她认为富贵名利都不及自由更可宝贵,不及驾一叶扁舟,吟风弄月来得痛快。

 

  延佑五年,管道升病逝。相濡以沫的夫人离他而去,赵孟頫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其间,仁宗、英宗数次召他赴京,但此时的赵孟頫早已是心力交瘁,根本无心于朝政了。

 

  1322年的6月,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六十九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倪文东:“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到后来的明朝,这样一个过渡时期我觉得赵孟頫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这个过渡人物,能够在少数民族统治这样的时代,能够使传统的这种汉族书法发扬光大、尊崇传统,我觉得他的这个路子走得非常巧妙,干什么呢?他复古,复古干什么呢?以复古来创新。”

 

  赵孟頫书法的温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谁不心醉?” 赵孟頫书法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