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书法教学中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2)

浏览次数:1682      日期:2010-06-25

[健康平安网]执笔的方法与写字姿势相互协调、相互依存。没有正确的执笔方法,空有正确写字姿势是不完整的,更何况错误的执笔会严重的制约写字的姿势,例如,执笔要求“掌虚”,目的是在于运笔时指、腕灵活,肘、肩肌肉松弛。各部关节能一起上下,挥运自如。相反,当拇指内压,五指收紧,再加上手腕翘起,在运笔的力量连锁作用下,手臂、关节、肌肉必然处于紧张状态,形成运动力的互相抵触,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手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谈“悬肘”是绝不可能的。
 
  在执笔的“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要领中,“指实”一般也理解为用力握实,这样就容易理解为拇指内压,仅就拇指内压和拇指节向外突起这一简单动作,如同机器开关一样,上下按动会得出两种结果。下压就“实”,突起就“虚”,“实”就死,“虚”就灵活。
 
  掌竖,给人的直观的理解就是掌心翘着竖起来,其实这里更是一个不小的误区。从实践检验中“掌”只不过在拇指关节向外突出的同时,自然的向外侧呈“竖状”,详细的说,它是卧着“竖”,而绝非“翘”着“竖”,翘腕“竖”正好使执笔的腕部反关节,腕既然已经“翘”起来,接下来的“腕平”也就无法存在了,更与“肘起”构成矛盾的死角。所以,只有当指、腕、肘、肩各部都处于顺关节时,才能使运笔轻松自如。反之,除非“掌竖”提法的本身就是错误的。至于站立书写,也应以关节顺畅为主。
 
  传统的执笔理论,有很多不同提法,不妨诠释一、二列举如下:
(一)龙眼法:就是四个指在笔杆一侧,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处呈圆形,即称为“龙眼”。
 
(二)凤眼法:就是拇指与食指挨的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象凤的眼睛,即“凤眼法”。
 
(三)回腕法:执笔若“龙眼法”,所不同是将腕悬空兜回,传清何绍基擅用此法,用人很少不宜提倡。
 
(四)单包法:是指笔杆外侧只用一个食指,与现在执钢笔方法相似,宋书法家苏东坡使用此法。
 
(五)拨灯法:(一说拨蹬法)拨灯,取意为手执柴棍儿拨油灯芯,即轻灵、宽松之意。至于“拨蹬”是因执笔的拇指、食指合起来象马蹬(镫)状而名。也有因蹬、灯通假而诠释。
 
(六)五字执笔法:是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积极倡导并极力推广的。五字依次为:“厌、压、钩、格、抵”,此法与“拨灯法”实为一法。
 
(七)挫管法:“立势俯写”时,与坐势比较,执笔的高度发生变化,笔杆的角度也随之由指尖竖立改变为虎口处,五指均处于直挫状态,故称挫管法。
 
  以上各项执笔法,还不尽然,还有不同的执法。然而,不管采用那种方法、什么名称或什么主张,给书写带来便利是最关键的。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有人把“无定法”理解成随意而不强调方法,是片面理解,其实,“虚而宽”就是方法,方法又是固定的,应用才是灵活的。关于执笔法当今倍受推崇并广泛应用的莫过于“五字执笔法”,与其它主张相比,“五字执笔法”符合骨骼肌理和实践操作,是科学合理的。
 (责任编辑: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