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区区十五字 千古称神品

浏览次数:2105      日期:2010-06-25

[健康平安网]王献之(344年至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7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工书,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长。幼时从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称为“破体”,历史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上海博物馆珍藏有王献之传世墨宝《鸭头丸帖》,是他的行草书代表作。此帖为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鸭头丸帖》幅上有宋徽宗时“宣和”、“政和”印,帖本幅有虞集题记三行,帖前有王肯堂题“晋尚书令王献之鸭头丸帖”签。帖后有宋高宗、王肯堂、董其昌、周寿昌、江标等跋语,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

《鸭头丸帖》仅二行十五字,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这短短的十五个字,带给我们的确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书法艺术感染力。

全帖笔法灵动劲利,潇洒飘逸,有若水银泻地般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其中每一字都以侧取势,又无一不正,结体洒脱秀美,偃仰生姿,可谓匠心独运。用墨也是枯润有致,浓淡分明。展视此卷,但觉笔致纵逸不羁,气势贯通如虹,节奏起伏变化,神韵流美自然,令人欣赏。吴其贞在《书画记》里称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唐代张怀在《书议》中说:“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为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间……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纵观此卷,当能体会个中妙处。

(责任编辑: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