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如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个故事也可见二程气象的不同。大程夫子是豁达飘逸的,他认为人的内心是自足圆满的,一切万物都是心决定的;小程夫子是方正严肃的,认为人是有标准的。
道学核心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人生的境界,让人不断地完成对生命的超越。这时人就获得了真正的最伟大的自由与幸福。
道学的先驱周敦颐向他的两个弟子程颢,提出的问题 “寻孔颜乐处”,就是让他们寻找孔子和颜回所乐何事。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孔子吃着粗茶淡饭,喝着白水,弯着胳膊作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意思是说颜回用一个竹篮子装着饭,用一个木瓢打点水,住在贫穷的破巷中,人们觉得颜回的生活太苦了,可是颜回不改其乐。
小程夫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周易传》中。在《周易传》中,程颐第一次提出了道学里的两个重要概念:理和天理。
人之理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孟子说,人的规定性就是“人之异于禽兽者”,人之异于禽兽者就是人与禽兽所不同的地方,人与禽兽相同的就不是人的规定性。比如食欲、色欲,是与禽兽相同的,就不能算人的规定性。
人与禽兽所不同的是什么呢?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要做到圣人,就要不断减少人的私欲。人欲是指由人的欲望所带来的自私,也就是私欲。要达到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是要不断的排除人自身的私欲,这是道德积累的过程。
意思是云也淡,风也轻,快到中午的时节,我漫步于野花之间,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中的快乐,却说我是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天地境界是指顺应宇宙的规律生活,把天当做父亲,把地当做母亲,把天地间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当做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宇宙之间做一个天人。
在回答“孔颜乐处”的过程中,二程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了道学中两个不同流派的开启人。大程夫子是心学的创始人,小程夫子是道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