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杂谈

沉默的丙型肝炎危害可不小

浏览次数:1430      日期:2015-05-07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我国的丙肝发病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上报的丙肝病例数达20余万人,相比于2011年的发病人数增加约15%。

  清远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示市民,近年来丙型肝炎患者逐渐增多,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度疲劳乏力,但它比乙型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可能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市民应提高警惕。

  身体无端疲倦,警惕感染丙肝

  62岁的刘老师10年来每年体检都正常,近1月来感觉疲倦、腹胀,肝脏部位还隐隐作痛,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却被告知患了丙肝。

  据专家介绍,丙肝病毒(HCV)1989年才被发现。1993年以后,我国临床用血开始筛查HCV。目前我国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4000万,过去不少人是输血感染,现在主要是不安全注射和医源性传播等。

  据介绍,感染丙肝后常见的症状是感觉身体无力,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仍会持续。其他症状还有:右上腹短暂性刺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睡眠不好,出现短期的记忆困难、精力难以集中等。但上述症状通常较轻,疾病发展速度慢,病人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丙肝有时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但暗地里病毒十分猖獗,悄悄地侵蚀肝脏,在社会上形成了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群体。

  丙肝最易漏诊,感染后果严重

  研究表明,10%—15%的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骤升到1%—7%。

  “丙肝患者之所以容易漏网,最主要原因是其起病隐匿不易发现;同时,目前对丙型肝炎的宣传不够,大多数人对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六项及转氨酶比较重视,却不把丙肝病毒抗体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情况就更少了,致使一部分患者漏网。”清远市疾控中心表示,其次,由于大约1/3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隐匿,因此,仅仅通过转氨酶水平的筛查可能又会漏掉一批丙肝患者。

  此外,目前对于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常用检查方法是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但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抗-HCV 出现较慢,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C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间)有2—6个月,甚至1年,也是导致丙肝容易漏诊的主要原因。

  及时抽血检查,防治丙肝靠“三早”


  刘先生在2013年9月份的时候出现乏力、恶心、头晕等不适,失眠多梦,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丙肝。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折腾了三四次,刘先生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有恶化的迹象。后来,医院根据刘先生的病情,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8个月时间的治疗,刘先生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并最终消退,食欲也恢复得很好。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后,他的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彻底清除,病情痊愈。

  “虽然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其实通过抽血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丙肝。”有关人士指出,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

  目前定量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水平,可减少部分病人的漏诊,这为丙肝患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