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人生

北大医院新型医疗便民体系 患者满意率达96.8%

浏览次数:1379      日期:2014-07-31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2007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以人民医院为中心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据了解,自“共同体”成立至今,预约挂号总量为67900人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患者就诊综合满意率高达96.8%。

  社区居民使用绿色通道转院

  “共同体”成立后,覆盖范围内的社区居民都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诊诊断和转往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及时就诊,不仅节省了时间,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方便地在社区医院享受完善的康复治疗服务。

  “自己跑到医院去挂号、看病,不知道要等到哪天才能完成全部的检查和治疗。”刚刚从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回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康复治疗的李爷爷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前不久,家住顺义的李爷爷觉得膝盖剧烈疼痛,到社区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在社区医院的帮助预约下,李爷爷迅速挂上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的号,在两天内,李爷爷就完成了拍片检查、确诊、开药的过程,通过“共同体”信息平台,他的检查和诊断结果也被同时传回了社区医院,方便社区医生帮助他进一步完成康复治疗。

  据了解,自2007年北大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来,通过搭建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目前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预约医生、预约检查、急诊绿色通道、视频会诊、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共享等诸多功能。

  开放未来7天门诊资源

  为向“共同体”范围内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介绍,人民医院采用了全口径开放未来7天的所有门诊资源,来为需要到大医院就诊的社区患者打开“绿灯”。检查结果出来后,社区预约检查的患者也不必再跑到医院取化验单,通过系统内部信息平台,化验结果将及时传到社区直接打印。社区转诊的患者由以前平均耗时近2个小时要做的12个就诊环节,缩减到社区预约医师、预约检查、医院直接就诊、社区取药4个步骤。

  “社区医院和人民医院成了‘上下家’,看病方便转诊也放心。”方便快捷的就诊模式很快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根据统计,2013年“共同体”内患者就诊综合满意率高达96.8%。同时,通过平衡中心医院及社区医院的服务质量、用药费用,整体降低了患者的诊疗费用,以高血压为例,单病种平均费用可降低近30%。

  “共同体”有339家成员单位

  据了解,这一“共同体”建立七年来,目前共有成员单位339家,其中医疗机构27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1家;北京144家,外地195家。服务范围已覆盖西城、海淀、大兴、昌平四个城区300余万居民,南至大兴区榆垡镇,北至昌平区流村镇都成为“共同体”成员。

  随着“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新的整合型健康服务链也逐渐形成。人民医院目前已与北京儿童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大六院等同级医院专科医院建立联系,推动各种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学科发展,服务更多患者。

  背景

  半年来,本市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制定推动“京十八条”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印发了《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指导社会资本有的放矢地开办医疗机构。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14]2号),确定将园区建设为社会办医试点园区和医疗健康服务业示范区。二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执业模式改革,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补偿和激励机制;按照基层服务功能定位,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用药制度等。三是出台《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行办法》,对2013年起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予以报销,上不封顶,切实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