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事业

21国医生曾在汉行医

浏览次数:1991      日期:2014-05-26

21国医生曾在汉行医
 

    1935年,普爱医院大门

    英国传教士、普爱医院创始人费波特·史密斯(中文名:施维善)

    广州(1859年):

    鸦片战争前,广州有伯驾医生开创的广州眼科医局,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

    1858年底,美国传教医生嘉约翰踏进广州城,1859年1月创立博济医院。嘉约翰自任院长长达44年。

    中国医生黄宽,在英国留学获医学博士于1858年回到广州,应嘉约翰之邀,黄宽常到医院给病人施行外科手术和会诊。

    上海(1844年):

    1844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的洛克哈特在上海南门开设诊所。1846年在中国医学传教会香港分会资助下,诊所迁到上海北门,定名仁济医院。在1876年,医院“所有严重的外科手术均在无菌情况下进行”。仁济医院开创了外科消毒法在中国的最先应用。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个教会医院。

    北京(1861年):

    1861年,洛克哈特以英国公使私人医生身份进驻北京。他一方面为英国使馆人员治病,监护英国公使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又与伦敦会总部联系,表示愿意帮助教会传教团在北京开设一所医院,为中国人施医给药和传教。经过积极的策划和筹备,北京施医院终于开门施医,由洛克哈特兼管,成为近代北京第一个西医医院。

    德贞掌管施医院后,1865年,迁至东城米市大街一座佛教寺院。原有房屋经过修缮和粉刷,面目一新。新院有病床30张,医院正门旁竖立了两杆70英尺高的旗杆,因此得俗名“双旗杆医院”。

    (记者刘睿彻 整理)

    创始人毕业于皇家医学院

    1861年,汉口开埠。

    汉口,地处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此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相继建成。开埠之前,汉口已是当时中国集政治、经济和文化于一体的重镇。

    作家方方在《汉口的沧桑往事》里这样写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原本形成的商业基础,使得汉口成为洋人眼中的热土。一经开埠,洋人纷至沓来……”

    在纷至沓来的洋人里,有一位来自英国循道会的传教士名叫乔赛亚·考克斯,中文名字郭修理。史料记载,郭修理曾在广州、南京等地布道。

    西医进入中国,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息息相关。《中国医学通史》中记载,1838年,在西医最早进入中国的前沿城市广州,美国传教士伯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医学传教会,宣称要“鼓励在中国人当中行医,并将我们的科学、病例研究和科学发明等有用的知识,拿出一部分与他们分享……因为只有这样的场合,可与中国人民交往,可以听到大部分真实情况,回答我们许多问题。……因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往往是坦诚相见的。”因此,在所有的开埠城市里,都有医学传教活动,并且,不同的教派都有。

    那时,在汉口传教的除了循道会的郭修理,还有一个来自伦敦会的杨格非。一天,两人站在龟山上商议划分传教的势力范围,商议结果是汉口沿长江一带属杨格非,沿汉水一带属郭修理。

    郭修理在大通巷购房买地,建教堂开始布道。很快,他意识到,汉口是华中地区的商业中心,对传教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他写信要求公会派医学、教育、文字等方面人才来协助他的工作。在他的倡议下,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选派具有医师资历的传教人员费波特·史密斯医师来汉。

    史密斯早年求学于英国唐顿卫斯理学院,继而从英国皇家医学院毕业。1863年12月,史密斯在妻子的陪同下启程,飘洋过海,后又顺江而上,历时5个月,次年5月17日夫妇二人抵达汉口。5月25日,抵汉第8天,夫妇俩就在金庭公店一间民房内正式开始行医,由郭修理当译员。几天后,他们在自己的诊所门口挂上“普爱医院”四字的招牌,史密斯改中文名施维善。

    武汉历史上第一所西医医院诞生了。

    此时,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西医院也刚迈出脚步,如1846年上海的仁济医院,1859年广州博济医院,1861年北京施医院等。

    紧随其后,1866年9月8日,杨格非在后花楼居巷购一块地也开办了一家医院,取名汉口伦敦会医院,又名汉口仁济医院。如今,这家医院已发展成声名显赫的协和医院。

    ■发展

    西医求治者众多

    多家西医医院三镇布点

    毕业于皇家医学院的施维善医术高超,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刚开始,施维善用碘酒、硫磺药膏、金鸡纳霜等4种西药,对症治疗皮肤病、眼病等。史料记载,普爱医院开诊当年,应诊人数为18764人次。

    这种情形远远好于西医进入中国之初。西医初来中国之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无异于天外来客,怀疑、恐惧是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反应,甚至一度被认为邪恶。

    有史料记载,那时公众对于西医尸体解剖的惊诧和畏惧,是因为人死后“保守尸体为吾国最神圣不可犯之旧习,国人见其如此也,遂哗然以为杀人食人,如水浒绿林之所为矣,百口辩解,终莫肯信”。

    在广州,最早到中国的教会医生之一伯驾设立的“眼科医局”,开业第一天竟然无人问津。

    这种状况后来有很大的改善。当时,有报纸时评报道:“自中国通商以后,西医之至中国者,各口岸皆有之,非徒来医西人,而且欲医华人。但华人不识西国药性,不敢延请西医,故初时华人均不肯信西国医药。于是西医邀请中西商富,先集巨资,创立医馆;次集岁费,备办药材,以为送医之举。初则贫贱患病、无力医药者就之,常常有效;继则富贵患病、华医束手者就之,往往奏功;则无论贫富贵贱,皆有喜西药之简便与西药之奇异,而就馆医治者日多一日,日盛一日也。”

    小诊所已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1866年,施维善筹建的新医院落成了。医院为仿西式砖木结构,设候诊室、药房,周围为药园,栽种花草树木。医院设2间男病室,有病床12张;2间女病室,有病床8张。新式医院、住院,成为当时市民新潮事。

    七旬汪希龄老先生是2013最新版《武汉卫生年鉴》顾问,在年鉴中,他整理出“武汉卫生历史大事记”。近日,记者拜访老先生。他介绍,普爱、仁济医院开诊后,在三镇都有教会医院。

    在武昌, 1875年美国圣公会建武昌圣公会医院,这是市三医院的前身。在汉阳,市五医院源自天主教高隆庞医院,更早是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医院旧址。

    ■兴盛

    湖北西医医院数量排国内第四

    21国医生同时在汉行医

    今天,当人们走在汉口黎黄陂路上,都会有种今昔交错、时光倒流的感觉。5月23日,记者在这里寻访万国医院的印迹,百余年前,有21国医生在这里行医,盛况空前。

    路口,新立的石碑上记载,自1861年开始,英、德、俄、法等国在汉口设租界,持续80余年,此路段1897年辟为俄国租界。这条长604米的路,集中了16栋欧陆建筑物。

    按照石碑标注的位置找到万国医院旧址,如今是市中医医院所在地。医院正门大理石标牌上还记着万国医院的过往。

    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老一辈的武汉人都知道这里是“老万国”。1910年4月,英、法、德、美、波、奥等国在汉领事及各国人士集资9万两白银,在俄租界建万国医院,首任院长为意大利阿尔只达女士。之所以叫万国,因医务人员来自21个国家,盛极一时。

    市中医医院老职工徐友宏为记者讲了一段过去听来的掌故,“抗战前的万国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有限,常常会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于是拉起了 ‘赞助’,凡在汉之外侨,已婚者每人每年捐大洋15块,未婚者捐10块”。

    万国医院当时的影响力难以寻访。史料记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汉口租界的数量仅次于天津,居全国第二位,面积仅次于上海、天津,居全国第3位,其影响力位列内地各外国租界之首。这或许可以成为租界里医院影响力的佐证吧。

    还有资料记载了当时西医院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场景:“看一看在医院大门外,排在大街上候诊的队伍,看一看每天清晨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车马轿子,看一看那些官员、侍从、马夫、轿汉,是如何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的。人们把小孩举过头顶,否则小孩就会窒息、挤伤。”显然,只有赢得社会公众的热衷和关注,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才有肥沃的土壤,民众的认可是西洋医学在中国扎根生存的基础。

    据《中国医学通史简编》,至1921年,全国主要省区均有教会医院,其中湖北排第4位,医院27所,独立药房8个,排前3位的是福建,医院41所;广东,医院39所;江苏,医院34所。

    150年前普爱医院开启西医入汉

    21国医生曾在汉行医

    记者 刘睿彻

    1864年5月25日,汉口汉正街,一位名叫费波特·史密斯(Dr.F.Porter Smith)的英国传教士开设的诊所悄然开张。这位传教士后来改中文名叫施维善,诊所改名为汉口普爱医院。

    西医入汉由此开启。彼时,是汉口正式开埠通商的第3年,距广州、上海等第一批城市开埠通商约20年后。

    150年后的5月25日,记者来到武汉最早的西医医院——市普爱医院。

    走过150年,这家医院几易其名,最终,又用回最初的名字。如今,仍能找到当年行医的痕迹。

    沿长江汉水发展多家分院

    普爱医院成

    西医传播中心

    作为进入武汉的第一个西医医院,普爱医院凭借技术和人才,迅速成为武汉乃至周边地区一个重要的医学传播中心。

    以汉口普爱医院为基地,传教医生沿长江和汉水,在大冶、武穴、安陆、崇阳等地开办教会医院,全部以“普爱”命名。

    1886年,普爱医院走出武汉,在安陆市建立了第一个普爱医院分院。2009年,该院挂上“安陆市人民医院”和“普爱医院”两块牌子。

    1908年,循道会工作人员来到荆门市钟祥郢中镇东子胥台,成立了钟祥普爱医院,1942年日伪政府接管。抗战结束后恢复教会主管,1952年结束国外势力几十年的管辖,由钟祥县人民政府接管。1992年命名为“钟祥市人民医院”。

    与普爱医院最有渊源的是黄石市中心医院。该院始建于1914年,当时的地址在大冶县城关老北门。其前身是由英国循道会牧师赫水襄(译音)创建,是汉口普爱医院的重要分支。汉口普爱医院首任华人院长江虎臣曾担任该院院长。

    直至现在,武汉市普爱医院仍经常与黄石市中心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记者黄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