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65年,大武汉沧桑巨变

浏览次数:1776      日期:2014-05-17

65年,大武汉沧桑巨变
 

    武汉解放时的中山大道(资料图)。记者金振强 翻拍

    武汉初夏的午后,蜿蜒的中山大道,洋楼依旧林立,人流依旧如织。

    6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这里走进武汉。武汉这座历史悠久、饱经风霜的名城,也由此走入一个新纪元。

    1949年5月16日下午,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由刘家庙开进汉口市区。17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从蔡甸进入汉阳县城。17日下午,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从葛店进入武昌。至此武汉三镇全部解放。

    战士列队行进,两旁民众欢庆……隔着65年的时光,透过老照片,那欢呼声仿佛依旧让人兴奋。这条当年武汉最气派的大道,今天依旧是武汉最繁忙的街道之一,但不再是唯一。

    今天的武汉,长江大道正在穿越“城市年轮”;地铁2号线、4号线已经把这座城带入地铁时代;望着江心竖起的桥墩,人们常常迷糊,武汉长江段到底有几座大桥?

    一句“复兴大武汉”喊出了武汉人的雄心。“两型社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的目光与武汉的目光交织在一起。

    去年,武汉GDP逼近万亿;近三年,“工业倍增”发力,武汉工业总产值每年上一个千亿台阶,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江汉关,这座老武汉人最熟悉的建筑,见证了武汉上空风云变幻,看惯了长江上的千帆,见证了列强割据的屈辱。

    1949年5月15日夜,也就是武汉解放的前夜,一面由几位女地下党员连夜赶制的红旗,悄悄插上江汉关钟楼。次日一早,江对岸的人们吃了一惊。

    改革开放后,武汉海关恢复,这里与武汉经贸高速发展紧紧相连。

    今天的武汉,复兴着长江黄金水道的荣光。武汉新港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江海直达”航线已成长江干线运输品牌。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武汉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外贸货物“出海口”。

    2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连接武汉至欧洲6国的汉新欧货运专列,都让武汉与世界更加紧密。英文报、国际门诊,今天的武汉,正令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感觉“家在武汉”。

    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今年,武汉还将把推介城市的窗口开到法国巴黎去。

    今天的江汉关,正在闭门整修,不久的将来,变身为博物馆的它,将再度令人惊叹。

    纪念武汉解放的文章中曾有段这样的描述:“1949年5月17号这天,师生们都上街迎接解放军去了,武汉大学的校园空空荡荡。”

    武汉的1949年,所有的大学都没有迁走,新中国最急需的一批高级人才,也都留下来了。他们之中,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就有好几位。

    这一留,就把武汉的文脉给留了下来。

    今天的武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目前,武汉地区有普通高校70余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居全球之冠。网上甚至有笑谈,“过了街道口,博士满街走”。

    城市和大学,是彼此的荣耀和历史的见证者。鳞次栉比的大学,正是武汉最厚重的一张名片。

    黄金十条、青桐计划、为大学新生赠送武汉通……武汉不仅希望更多大学生留下来,还期待着他们在这里成就梦想,成为新武汉人。

    65年弹指一挥间,沧海变了桑田;唯有大武汉人民的“追求卓越”,永远不变。

    记者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