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传统文化

“方圆乾坤”中体验文化如此美丽

浏览次数:1950      日期:2014-05-15

“方圆乾坤”中体验文化如此美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物馆馆长高利红  记者彭年 摄

    泰昌通宝货币    记者彭年 摄

    记者宋磊  通讯员黄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下称“财大货币馆”)位于该校图书馆内,门脸并不起眼。从新石器时代直至当代,中国几千年货币史“陈列”在6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

    “我们这里确实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馆长高利红笑着将记者领进办公室。最近博物馆推出“私人定制”服务,即参观者可提前预约,并提供自己的观展要求,工作人员将为参观者免费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

    “我们馆按历史线索,连续性、成系统地展示货币,藏品非常完整,这是最大的特色。”高利红表示,财大货币馆的馆藏在国内水准上乘。

    镇馆之宝>>>

    全世界仅存一枚的

    “泰昌通宝”

    “这是泰昌通宝折五大钱,全世界仅存这一枚。”馆长高利红对记者表示,这件收藏品当属镇馆之宝。

    这枚钱币色泽古朴,铭文周正,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高利红告诉记者,这枚钱币之所以存世稀少,正因为其发行年代特殊。“泰昌通宝”铸造于1620年,明朝光宗皇帝在位期间。光宗皇帝朱常洛为神宗皇帝朱翊钧长子。历史记载,神宗宠爱郑贵妃,打算立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但遭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朱常洛20岁时就被立为太子,19年后终于登上皇位,但一个月后,他蹊跷地死于服用丹药。这个事件史称“红丸案”。“之前,史学认为泰昌年间没有发行货币,这枚钱币的发现打破了这一定论,因此极具史学价值。”高利红表示,因光宗在位仅一月,铸钱量稀少,因此造成只存孤品的现状。

    据介绍,这枚钱币经中国钱币专家孙仲汇等专家考证,全世界仅此一枚。2006年,武汉收藏家协会一位收藏专家表示,这枚钱币的市场价值可达7位数。                         (记者宋磊)

    法学教授管理钱币藏品

    高利红是中南财大法学教授、博导,去年年初,她成为财大货币馆第3任馆长。“从钱币中,我们可以体验文化是如此美丽。”高利红说。

    财大货币馆的绝大部分藏品来自私人捐赠。2004年,武汉资深钱币藏家郑开顺将自己的全部珍藏——钱币、青铜器、票证共4000件捐给该馆,并委托该馆收藏、展示。此外,来自中国银行、台湾淡江大学王国刚教授等机构和个人的捐赠,构成了该馆的全部馆藏。

    高利红说,管理着这些藏品,深感责任重大。“我一直对文化非常感兴趣”,她认为,与保护生态的完整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完整性也同样重要,馆长的工作动力是发自内心的要求。

    明代“世界最大纸币”存世极少

    在展厅,高利红对记者说:“这里的每件藏品都铭记着一段历史,都有故事。”谈起馆内藏品,她如数家珍。

    “这是世界上幅面最大的纸币”,高利红指着展柜中一张足有画报大小的钞票说。据她介绍,这张“巨钞”名为“明代大明通行宝钞”,面值一贯,面积为33.8×22厘米,是明朝发行的唯一纸币,现存世稀少。由于明代钞票发行实行“只出不进”政策,即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发行的巨大漏洞导致纸币的信用贬损。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取代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大明宝钞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件藏品在中国货币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中可见一个帝国在缺失金融信用后,货币发行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记者发现藏品中有一张印刷精美的债券,主图案是一个宝塔,“这是粤汉铁路借款债券,上面的图案是武昌洪山宝塔”,据高利红介绍,这张债券发行于1911年,是清政府对外国银行团发行的债券,用于筹款修建粤汉铁路。“这张债券是清政府发行的最后一张对外债券,此后,中国对外债券上再也看不到‘帝国’字样。”高利红说。

    文化价值比市场价值更重要

    高利红说,货币馆建馆近10年来,丰富的馆藏引来不少钱币粉丝的追捧。一位家住青山的老年钱币爱好者,听说财大货币馆藏有钱范(铸钱模具),清晨5时便起身赶往这里,苦等开馆两个小时,一睹为快。

    几个月前,一位广西的母亲带着女儿乘火车到汉,专程前来参观,在馆内整整看了一天。观众的热情让高利红感动,也坚定了她将馆藏推广到大众的决心。“今年,我们将举行‘藏品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感受文化的魅力。”

    货币馆馆藏大多具有较高的价值,引来市民的关注。在观展时,不少观众频频打听着藏品的市场价值。

    高利红表示,“我希望博物馆传递的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她说,虽然钱币已经成为投资品,但她更希望观众以一颗纯净的心去审视藏品,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档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馆藏:自古代至现代中国的4000余件货币、票据、借贷契约实物原件和金融史料

    地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2楼

    建馆:2004年6月18日

    投资:300多万元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7:00。团体观众需提前预约(电话:027-88387113,88387115)

    该馆藏品主要源于民间收藏,同时也吸收了该校金融学院历年积累的货币实物和近年来征集的部分藏品。

    这里有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的贝币、骨币,有春秋战国至近代的布币、铁币、铜币、银币、金币、纸币。有早年发现的各类古代铸币,也有近年出土的荆楚铸币。这里有该馆独家收藏的绝世孤品——明“泰昌通宝折五”,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该馆馆藏构成一部中国货币金融史,是数千年中国历史的缩影。它记录了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和政治兴衰,浓缩了不同时期中国经济的荣枯,呈现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