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体育

武术传奇 青春续写

浏览次数:2155      日期:2014-05-10

武术传奇 青春续写
 

    中国功夫厉害吧?

    跟着老师练招式。

    这是降龙十八掌吗?

    记者周华   摄影詹松 

    IT男的大侠梦

    陈昊,20岁,三年前高分考入武汉大学,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是个标准的IT男。如今已读大三,同时也是武汉大学中华传统武术协会的会长。

    他6岁时就被父母送去学武术,一直到初中毕业,那时的陈昊对武术还是懵懂的状态,父母觉得练武可强身健体。于是在蔡甸老家一个教练指导下,陈昊一学就是近十年。不过那时主要是练练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高中功课忙,他也就暂时远离了武术。    

    2011年9月,大学开学时,他在校园里溜达,一眼就看到了武汉大学武术协会在“摆摊招新”,陈昊顿时就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凭着十年的基本功,他很快成了协会的重要成员,各种学习交流,必定少不了他。平时上课,周一三五协会都要组织会员练功,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遇到有赛事或重要的武术交流活动,则每天集训,还有专门的老师指导。    

    “武术有演、练和打的不同。教学大纲制定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套路和健身气功,学起来都蛮好上手。但是要学好,还是得下功夫多练。”于是他每天早上都要不间断地练习,同寝室的同学还没起床,他已经收拾利落在操场上打了一套拳了。教过的几个教练都挺欣赏他,觉得他悟性高,学起来快。“每天哪怕只练十分钟,也不要间断,否则一停两三天再练,自己都觉得难受,似乎身体配合上不大和谐了。而且武术最重要的讲究德行合一,练武之人,要有武德,在这个过程里,同时也对性格有一个很好的塑造能力。”

    和协会的许多同学一样,陈昊也梦想着成为大侠,很想去少林寺,能一睹少林功夫的风采。而他也学了更多武术套路和器械,棍、刀、枪等,十八般武艺,希望都能学好。练棍法,棍是白蜡杆,一般棍长1.7米,以为他1.8米的个子,抡起来虎虎生风,但练习时他就曾打红小腿打疼过脑袋,可休息休息,还是接着练。他还在腿上绑过沙袋做负重练习,力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攒。到目前为止,他2013年在山东泰山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获得个人项目三块金牌,并连续三届获得了湖北省高校武术比赛的单项冠军。    

    中国武术就是这么有魅力,润物细无声地让人接近、喜爱,直到离不开。    

    从好奇到领悟

    去年选课时,孟一帆一眼看到武术课,就毫不犹豫抢着“下手”了,全校才36个名额,他第一个报名成功。和他同系的袁浩泉则第二个顺利选课成功,于是,这两个原本一系却不相识的同学,成了武术班的师兄弟,因武结缘。    

    起初他们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有过电影电视里的武侠梦。“去年先学了易筋经,这学期开始学五禽戏。”袁浩泉解释,“易筋经是一种健身气功。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里那样神乎其神的功夫,是文学手法。”    

    学健身气功,一招一式都有名堂,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也还是有要求的,让他们惊奇的是,看来挺简单的动作,原来这么有学问,能锻炼到身体的每个部分,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起初跟着老师学套路,几乎都能做到,但慢慢觉得有点吃力了。袁浩泉很感慨,“有个动作就是要双手平按到地,但腿不能弯,起初我完全做不到,手指尖只能勉强挨到地,就这已经觉得腿绷得难受了。后来坚持练,早上起来或在宿舍有点时间,就站直了练几把,不占太多时间和地方,只要有心,都能练习。”现在,他已能轻松地双手挨着地了。

    带领这些徒弟学武术的是秦子来老师。武大体育部教授、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员,武汉大学武术队的“总教头”,习武已有40多年。

    秦子来老师对这两位学生都很满意,叮嘱他们回去好好接着练习,打算推荐他们去参加武汉大学生们的武术交流活动。得到认可,孟一帆和袁浩泉都很高兴,以后他们还将继续学习更多,八段锦、六字诀这些,传统武术正慢慢在他们面前展现更多学问和魅力。    

    留学生的双节棍

    周二下午,秦老师还要给留学生院的洋学生们上课,“这对他们来说,是必修课,称为‘中国传统武术欣赏课’。”    

    接触之后,很多留学生发现中国武术果然魅力无穷博大精深。光是棍子就有长有短有单有双,还有轻重之分男女之别,至于招式,更是眼花缭乱。有人还和教练套近乎,希望多学点自己感兴趣的拳法。    

    24岁的森尼来自西非的布基纳法索,在武汉大学已学了一年多的武术,现在长棍练得不错,“开始也是先学的太极,看着像跳舞,没想到练了不到十分钟,就受不了了。”坚持练下去,慢慢地,他学会了调节情绪,也学会了用劲儿。而来自尼泊尔的乐且是小师弟,只学了几个月,太极已是练得很熟了,性格开朗的他,一有时间就追着老师问,连黑色运动裤上还画着双节棍,他很喜欢,已经练得不错了,“只是开始练的时候,打过自己不少次。现在好多了。可什么时候才能像李小龙那样厉害呢?好期待!”    

    现在,每年五六月,全省都会举办年度大学生比赛,有长拳、南拳、传统器械、太极系列、对练项目等,至今已举办了13届。在秦子来老师指导下,武汉大学武术队在2011年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得到了28块奖牌。学习武术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基本都是零基础,但经过两年的学习,大多都有很大进步和收获。练武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身体更强健,还有性格的培养和毅力的磨练,更逐渐领悟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读者体验

    当武林高手不容易

    “我最喜欢的牛人自然是李小龙啦!”读者小韩,说起武术,兴奋不已。他小学时就喜欢看武打片,和邻居小朋友拿家里扫帚当武器对打,六年级时一度想去武当山拜师,最爱玩对打的那种格斗游戏……    

    学五禽戏,他看看就能开始跟着比划了。每个姿势要做到位,可没那么容易:顾了手势,脚法却跟不上了,明明要凝神远眺,他却悄悄去瞄脚站得对不对……不到十分钟,他就说背心出了一窝汗。    

    和小韩一起的是他的好哥们陈思睿,他个头高,练起猿戏动作,总让人忍俊不禁要笑,他就不好意思了。还是小韩看出了门道,“哦,应该是背部挺直的啊,你塌着腰,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没个站相,不觉得有劲儿,只觉得像演小品啊。”好好纠正,果然好多了。    

    就这么说着话,陈思睿踮着脚尖练着,一会儿也是出汗了,又自言腿肚子有点打颤,叹息着说看来当武林高手路还很远很远啊!

    ⑤传统    范儿

    据说不少老外的思想里,中国人小到刚刚学步的孩子,老到甚至瘫痪的老人,都会来一点“功夫”。远的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李小龙的电影,近的有成龙李连杰的功夫,银幕上,那些为国为民武艺高强的大侠更是中国版的“超人”。中国武术,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和幻想。

    亲爱的读者,您对我们中国以及武汉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吗?您想和我们记者一同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吗?欢迎致电报名,或加入我们的QQ群,一起去寻找不一样的感受。

    记者电话: 

    严珏

    13971354625 

    周华

    13317190228 

    城地理QQ群:18714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