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与财富

李嘉诚“资产大挪移”

浏览次数:1528      日期:2014-04-18

李嘉诚“资产大挪移”

2013年8月31日
  • 连续抛售百佳超市和香港内地多处地产项目,“超人”引发了市场震动。
  •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受区域市场容量的限制会越来越明显,李嘉诚正在努力跳出大中华区的这个“围城”。
  • 借助金融危机,欧洲成为李嘉诚新一轮资产配置的重点。

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直是大中华经济圈商人们模仿的标杆,因为在把握投资时机方面具有独特的敏锐感觉而被称做“超人”。

所以,当近两个月李嘉诚密集出售他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宗资产时,自然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位大亨的投资重心已逐渐向欧洲转移,但如此高频率减持中港资产却尚属首次。李嘉诚察觉到了一些其他人所忽视的东西吗?

连抛零售和地产项目

首先引发市场震动的是“超人”拟出售旗下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百佳超市。

该消息自今年7月中旬得到确认后,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百佳超市成立于1973年,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有超过250所分店,拥有香港超市行业33.1%的市场份额,为当地第二大商超零售商,其在2012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亿港元。

据悉,百佳超市的出售价格将不低于300亿港元,目前除了著名并购私募基金KKR及TPG之外,还有在香港营运超市生意的华润创业、沃尔玛、高鑫零售、永旺母公司日本AEON集团、澳洲两家零售商WoolWorths及Wesfarmers、家乐福等都均被传有意竞购。

尽管对于规模庞大的“李氏商业帝国”而言,百佳超市在其中并不显眼,但出售这家在香港经营了40年、且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还是把李嘉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关于其要撤资香港的讨论甚嚣尘上。

而无独有偶,在准备出售百佳超市数周后,李嘉诚又被曝出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继续变相减持在港资产。

7月31日,置富产业信托发布公告称,打算出价58.49亿港元,向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收购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向置富产业信托转让股东贷款,以实现对天水围嘉湖银座物业的整体收购。

由于天水围发展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巍城有限公司由长江实业持股持股司座物业,并向置富产业信托转让股东贷款,以实现对天水围整98.47%,而长江实业又持有置富产业信托30.83%股权。换言之,通过此次资本运作,长江实业变相减持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

更让市场浮想翩翩的是,除了香港资产外,李嘉诚在内地的部分地产项目也在近期遭到了抛售。据媒体8月30日报道,李嘉诚拟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及位于其地库一层与二层之所有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一举套现约人民币30.3亿元。

资料表明,西城都荟广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招商的首批地铁上盖综合商住项目,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去年底刚刚开业。

此外,市场还传言长江实业正准备出售其在上海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位于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预计售价为人民币60亿元以上。

大中华区的“围城效应”

虽然宣称“撤资香港”是子虚乌有,但事实上,李嘉诚近几年来一直在降低香港资产于整个商业帝国中的比重。上述密集抛售动作,只是这个思路的集中体现。

这从和记黄埔的财报中便可见一斑。作为李嘉诚旗下最重要的投资平台,和记黄埔2010年中报显示,公司息税前利润中来自香港的部分占到了36%,总额高达65.5亿港元;而在最新披露的2013年中报里,香港资产贡献的利润却只占其中的17%,且总额下降到49.8亿元。

对“超人”来说,香港乃至整个大中华经济圈曾经是他发家之地,但无奈随着时间推移,这片土地留给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少。

“香港的地产、零售乃至电讯业务的市场正接近饱和状态,而且面临来自内地和海外竞争者的激励竞争,盈利能力不强。内地业务方面,尽管超人有实力,但要和众多国企拼市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上海某独立经济学家向腾讯财经表示。

另一方面,近年来,香港商业政策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过十几年的争论,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的《香港竞争法》于去年7月在香港立法会获得通过,虽然这部法律未明确具体的实施时间,但有消息称,今年5月香港竞争事务委员会已开始招聘人员,进入组建阶段,这意味着离法律正式实施又近了一步。

香港当局对于反垄断态度的进一步坚决,将令以李嘉诚等为代表的香港富豪财团受到重大冲击。

而李嘉诚在如今港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经从早年的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励志典型,逐渐转变为大财团、大资本家的负面形象。今年3月,和记黄埔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爆发大规模罢工潮,便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民众对其的不满情绪。

前述独立经济学家指出,在区域发展受限的背景下,近期李嘉诚密集减持中港资产,或正是为跳出大中华区这个“围城”,所以未来不排除还有类似的动作。

“资产大挪移”投向欧洲

如果说李嘉诚在大中华区实行的是紧缩政策,那么对于欧洲市场,“超人”可谓是“胃口大开”。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借着资产价格下跌和欧元疲软的机会,李嘉诚连续大手笔买入欧洲基础设施和电讯资产,特别是进入2010年后,其投资重心更是加速“西移”。

资料显示,2010年,由长子李泽钜挂帅,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组成财团,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联盟,以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的高价,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

随后长江基建又花费24.1亿英镑(约290亿港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而距离这一收购仅10个月后,长江基建再度高调出击,以6.45亿英镑(约77亿港元)拿下英国配气网络公司Wales &West Utilities(WWU)。仅上述三项投资的企业价值便超过125亿英镑(约1550亿港元)。

目前,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正为英国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并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同时为超过7%的英国人口提供食水。

此外,在欧洲大陆上,李嘉诚分别以13亿欧元和97亿港元的巨额出资,拿下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权。

以和记黄埔为例,截至2013年上半年,来自欧洲的收益占集团整体收益总额的百分比已从2010年同期的39%上升至43%,息税前利润更是从5%猛然升至31%。

(腾讯财经 卢肖红 纪振宇 发自深圳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