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发展 >健康平安新闻

鲁一凡:坚持把好事做好

浏览次数:2269      日期:2013-06-05

 

坚持把好事做好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福利院院长 鲁一凡

 http://www.jkpa.net/

我担任福利院长做好事27年的时间比较长,2007年民政部一位司长当时就向全国各地福利机构负责人介绍:“鲁一凡是全国任职最长的福利院长。”我立足做好事并把好事做好,《湖北日报》的总编曾流着热泪把4000多字的《好人鲁一凡》在头版头条编发--

咸宁市福利院从无到有的发展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带我长大的外婆经常挂在嘴边教导我:“孩子,你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多做好事啊!”外婆31岁外公就去世,生13个孩子只有我母亲一人存活,勤劳善良的外婆受尽了人间的磨难,她的话总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成了我做人的指南。

1983年,高中毕业的我,在甘棠街修理无线电、钟表。向阳公社(现向阳湖镇)党委见我有无线电专业特长,聘我为公社广播站站长。

1984年底,我通过县级咸宁市(今咸安区,下同)委组织部招考,被分配到向阳区宝塔镇任民政干事。我深入全镇7个村了解五保户生活情况,向镇党委建议创建福利院。市民政局、宝塔镇和镇直部门共出资7万元。我历时10个月,牵头在镇茶场建起占地2亩、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的福利院,将7个村,21位孤寡老人一个一个地接来入住。因为107国道改道,我又经手将福利院在市粮食局印刷厂旁边重建。重建福利院时,一次路上的广播线被拖谷捆的拖拉机挂断。我为了把广播线架高一点,我一个人连拉带扎,被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力往上吸。好在脚上的爬杆鞋牵挂,才捡回了一条命。搬迁到新址的宝塔镇福利院,1986年汛期淹水1米多深,我一口气将15个老头7个老妪一个一个地背到150米远的高处,然后抢救淹在水中的财产。为节约经费,我冒着大雨往返两公里路,自己从北岭村的林场往返2公里扛下105棵建院的松树。我创建的这个小小乡福利院打破了当时全市的空白,成了当时咸宁市福利事业发展壮大的起点。

1987年,我调到甘棠乡任民政助理员,牵头创办甘棠乡福利院,又亲自将全乡35名五保户逐一接来入住。

市民政局局长王甫怡上任不久,到甘棠乡检查指导民政工作,乡党委书记周常德当场表扬我:“鲁一凡每到一处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福利院。”王甫怡说:“我们局现在只有光荣院,没有福利院。正需要一个负责任的人去当光荣院院长,筹建福利院。”经过考察,1991年我拿着一纸调令,赴任咸宁市光荣院院长。

创建于1986年3月的市光荣院,设在东门山烈士陵园内。我调来后的第4年,又在此创办了咸宁市福利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我担任两院院长,因这里建筑面积只300平方米,只能住18人,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96年迁至华容山149号。这里占地2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院民除了17名优抚对象外,还有孤儿、弃婴、残疾(以下简称孤、弃、残)儿童42人,老人19人。

我在这里工作了7年,越来越感觉到面积窄小,出入是陡坡,不安全,不适合福利事业发展需要。我通过不断深入乡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搞社会调查,我用大量的数据证明咸宁市的老年人口在年均以3.2%的速度增加,而弃婴则每年以24.5%的幅度递增;我发现城乡部分缺依、少医、无乐老人的存在情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我发现每年数起出现在政府机关门口、路口和闹市区的弃、残婴死亡事件时时都影响着党的形象,为此,我去年底第一次向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三院一寓”的建议,即在咸宁市仅有的一所光荣院基础上再建一所福利院、孤儿院和老年公寓,让所有民政工作对象都能感受到社会保障的温暖,建议书后还附有连预算结果在内的《可行性报告》。民政局长王甫怡和副局长廖晓峰看到建议书后便到实地进行了考察,常务副市长孙宏春和原人大主任周永忠称这份建议“是为咸宁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地区民政部门领导也称“三院一寓”“是一种值得其我县市推广的社区福利综合服务方式”。“三院一寓”作为我殚精竭力为老人、孤儿着想的“成果”,2003年,经市民政局批准,我着手在文笔路366号筹建新福利院。2005年正式搬迁。新址占地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同时,将华容山原址作为区福利院下属的儿童福利院。

新福利院内设光荣院、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医疗康复中心、活动中心、门诊部、住院部、理疗健身室、食堂、洗衣房、理发室、餐厅、多功能活动室及医用电梯;安装了室内外健身器材、消防报警系统、IP电视、程控电话、网络系统、安防摄相头等,拥有床位120个。2012年底,有院民204人。其中,老人117人,委托家庭寄养的孤、弃、残儿童87人。干部职工60人。从最初的“收养所”发展为集收养、代养、医疗、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福利事业中心。新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固定资产现值分别为1100万元、750万元。从此,咸宁市的福利事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尽管福利事业得到发展,但与咸宁市福利事业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打算将区福利院迁至向阳湖镇绿山村谢家塆,建一个占地100亩、床位1000个的大型综合性福利机构,能够在20年内满足全市城市养老和孤、弃、残儿童入院需求。在我的努力下,2010年7月在国家发改委立项,总投4500万元,其中,国家拨2250万元。

咸宁市(现咸安区)的经济在全省相对落后,过去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几千万,但越是落后的地区福利事业发展越难人民群众却更加渴求福利。为了使咸宁市的福利事业从无到有并超前发展,我通过各种渠道从四面八方为福利院共化缘1602万元。其中:在国家民政部争取200万元,在湖北省民政厅争取630万元,在咸宁市政府和市直单位争取65万元,在区政府和区民政局争取680万元,在区直单位和社会上化缘27万元。

当好孤弃残儿童的父亲做好老人的孝子

多年来,我一直充当着老人的“孝子”、孩子的“慈母”的角色。我常常接近老人,与我们交心谈心,问寒问暖;常常接近孤残孩子,喂水喂饭,询问是否舒服,使老人和孩子都有一种在"家"的感觉。我的时间表上从没有“星期日”,只有“星期七”。外出开会回来,我也总是先到光荣院、福利院,然后才回家,常年"泡"在两院里,大家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和温暖感。我与院民之间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我把每一位老人的生日、经历、病历和生活习惯,都装在心里。如果哪个老人生日到了,我和工作人员就会送上一份纪念品,来上一次小“加餐”给老人祝寿;如果哪个院民病了,我一定会坐在床边,端药送汤、端屎端尿。

省民政厅一位处长说:“咸安区福利院的发展史,就是鲁一凡的成长史。”我现在是219名孤、弃、残儿童的父亲,曾为156位老院民送终,当了156次孝子。

在咸安区福利院,共有204名弃婴姓鲁,叫我爸爸。每当我走进孤儿院一大群孩子叫着“爸爸”向我怀中扑过来时,我的眼中常饱含热泪。

凡收捡到弃婴,我都根据弃婴进院时间和性别取名。如果是女孩,就以进院时节鄂南开放的花为名,分别取名鲁秋菊、鲁桂花等;如果是男孩,就根据其性格和志向,分别取名鲁民福、鲁成功等;还有的取名鲁二月、鲁六月等,我则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

喻珊珊2岁时被人从河南捡到咸安。由于收养人家庭不和,她再次被遗弃,皮肤青红紫绿,伤痕累累。我将她送到医院体捡,医院认定为三级营养不良。她怕见生人,怕挨打,怕再次被送走。入院后,绝食两天,一个劲地哭。给她任何道理都无济于事。由于孩子的身心受到过极大的伤害,她爱哭闹,怕见人,不吃饭,不说话。在护理人员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我想方设法主动接近她,先是摸摸这个婴儿,亲亲那个孩子,在她的床边给其他小孩穿衣、洗脸,给玩具玩,给副食品吃。这些间接影响,使小珊珊对我有了安全感、信任感。我接着亲近珊珊,孩子便开始不再哭闹,不怕见人,没几天就开口吃饭和说话了。如今,我每次出差回院,聪明伶俐的珊珊闻声就会大老远地边喊着“爸爸”,边扑进我的怀里,然后问长问短:“爸爸,这几天你到哪里去了?我好想你呀!”我有一次抱她到医院看病时,她亲着鲁院长的脸说:“爸爸真好!”单位的干部职工都说:“这孩子比鲁一凡亲生的还要亲。”

有个女婴叫王雪萍,患先天性唇颚裂,区福利院成立后,她成了第1个小院民。由于面部缺陷伤了自尊心,怕见生人,更不肯上学。我千方百计筹措11000元,将她送到医院修补唇裂、颚裂。从此,她成为福利院第1位学生。她常常对人说:“鲁爸爸对我最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将来参加工作了,一定要好好感谢他。”王雪萍成年后,被安排在区福利院当服务员。

97年腊月28日年关的晚上,天上飘着片片雪花,当我得知市人民医院门口有一弃婴时,我立即赶到了现场。弃婴仅出生3天,我抱起女婴时孩子已全身发紫,送进医院后,医生说“需要立即抢救治疗”。在既无帮手,又无医药费情况下,我通知妻子送来了自己的300元过年费,我和妻子在医院守护了一夜,女婴脱险了,但自已的孩子在家却当夜没人管。

近年来,我分别送156名儿童到天津、北京等地专科医院,进行耳朵修复,隆鼻,白内障复明,脑瘫医疗康复,骨盆复位,上、下肢矫正,脚掌外翻矫正,医治脊椎,小儿麻痹症、肺结核、各种类型肝病、多种类型心脏病,肛门再造和生殖器整形等治疗。除了争取国际、国内有关组织和机构的项目和资金外,还采取缓发工资和捐款方式解决医疗费。2006年,送2岁的鲁民福到天津泰达医院做心脏瓣膜修补手术,我组织30名职工共捐款5100元。

我将10岁以上的健康、正常可以读书的少年安排在福利院居住。对于10岁以下孤、弃、残少儿,根据民政部规定,分散到合乎条件的家庭寄养。院里安排2个职工,每星期上门探访一次,每月组织到福利院打1次防疫针,评比服务质量。为了记录成长过程和便于对比,定期照像。2007年以前,全区少数孤、弃、残少儿寄养在乡镇办福利院,2007年以后,除了少数住在亲戚家外,其余被区福利院收养。我先后为56个小院民联系到了幸福家庭。

目前,区福利院小院民中,3人读高中,11人读初中,9人读小学,20人入学前班、幼儿园。还有43名重度脑瘫、重度肢残、缺鼻孔、缺肛门、缺生殖器、缺耳朵、缺眼睛、重度弱智和精神疾病少儿,区福利院将我们长期养起来,根据其身体实际,进行适度康复治疗。

2010年元月18日,是福利院孤儿王雪萍出嫁的日子,我以父亲的身份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福利院长以父亲的身份为院里的孤儿举办婚礼的做法,被湖北省民政厅充分肯定,并让全省其他福利院也参考其方法。

一次我例行为光荣院朱从清老人做生日,当我拿出生日礼物的时候,老人一把抱住我泣不成声地说:“鲁院长,你就我的亲人。共产党是关心我的父母,你是痛我的儿孙,我能有这样,值得啊,值得!”孙育妈无儿无女,老伴死后成了五保户。她被我接进福利院后,她因患严重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一病就是50多天,且一直咳嗽不止满嘴浓痰,我总是先用手将嘴里的痰一一掏出,再用棉花慢慢沾净,然后用热水为老人洗脸擦身,直到老人痊愈为止。而之后每当老人旧病复发,我就围在床边贴身照顾。在平常的日子里,孙育妈只要看到我就会说:“你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呵孩子!”然由于病魔缠身不能根治,老人在福利院的性格不仅孤癖,而且常常一天发几次脾气,但只要看到我就马上安静了。87岁的孙育妈病危后不肯断气,临终前一再要求想看到我,当已调到市光荣院的我闻讯赶到孙育妈的床前时,老人已言语不清了,当我的手握住孙育妈的手时,老人老泪横流,她好半天才说出3个字:“我……的……儿”!接着便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在场的人看到这个情景也无不为孙育妈和我两代人之间这种充满人间真情的生离死别而深深感动。

一位阳新籍以补鞋为生的老人被我收进福利院后,去年临终时不见我不合眼,最后也是我用双手合上了老人的双眼。就这样,我共为宝塔镇福利院的6位老人、为甘棠乡福利院的5位老人最后送终并亲手予以安葬。

咸安区福利院工作人员除了我与司机外,其余都是女同志。遇上老头患重病,特别是大、小便失禁,我就亲自动手。1988年入院的大幕乡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张宏义,1999年7月中风,大小便失禁,被子和裤湿透了。我为我脱掉脏裤,扒掉污秽物,细心地给我擦身,换上干净裤,还安排职工用轮椅将我送到区人民医院治疗。同年10月,体重75公斤的刘祚盛瘫痪了,一般人都抱不动。我和司机一起,使劲地将我抱起来放在痰盂上大小便。接着,为我揩屁股、擦洗。张宏义痊愈后,主动地管理老年活动室。我十分感激地对省民政厅考核组说:“鲁院长给我第二次生命。我活一天,就要为院里作一天贡献。”

福利事业是我人生最大的事业

干任何事业都会面临一些取舍,但我始终把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福利事业也就是我人生中要用毕生精力做好的最大的事业。为了福利事业,我愿意出生入死。

我干什么事都爱认死理,喜欢拼命。“你搞民政工作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同学好友甚至妻子刚工作不久都这样说过我,但我每次都朴实地解释说:“我开始也这样想,但工作的深入使我体验到孤寡老人生活的艰辛,都是父老乡亲啊!一个老人没有依托,社会保障的优越性在这里就不能体现,我只要知道就心里不安!”

由子我对福利院工作情有独衷,至今27年来,我工作起来人们很少见过我休假。87年到93年间,我工作的地方离家仅3公里,但7年里我平均一年回一次家,工作中多次经过家门也没进门,仅88年冬结婚时才总共休了两天婚假。乡亲和邻里对我开始有些误解,但好在母亲理解我:“一凡做的是好事,是善事,我不怪他。”

当时民政助理员的工资是200元,收入本很微薄,但我却把工资的一部分又贴进了福利院的开支中,我93年半年的工资用进甘棠福利院后至今未要。而自己却也从没为家庭和亲属送上过一分钱的钱物,我结婚时连一件象样的衣服也没有,还是同事临时借给一件半旧的风衣,才第一次“潇洒”走了一回。

而在婚后的前7年时间里,我在甘棠乡工作,而妻子则在15公里外的小学教书,家就是一间15平方的办公室,没有家具,没有摆设。由于我呆在院里极少回家,妻子潘慧仙早已习惯了没有丈夫的日子,而如今已成人的儿子我至今还说“不知道是怎么大的?”

在福利院工作,每天同老人打交道,由于许多老人都患有多种疾病,我本来健壮的身体也日渐垮下。我现在既怕冷又怕热,97年3月,我因感染结核病毒,胸腔积水达1800毫升,在日见消瘦咳嗽不止情况下,经医生再三督促才住进医院。而即使在住院,我仍想着光荣院的老人、孤儿,竞3次偷跑到省民政厅出差联系收养业务,曾两天两夜为追寻一位弃婴的生母而跟踪查访,当孩子的生母找到后,我的病情也出现了反复。而当我们采访我妻子潘慧仙时,她流着泪说:“一凡只要工作起来,我就不顾一切,不要命。要说我什么最快的话,就是院里的老人、孩子哪个生病后我抓药、请医生跑得最快,而我对自己严重的高血压,时常出现头昏眼花情况却毫不在意,我成天担心死了,我却压根就不知道。”

 2003年,福利院开始筹划第二次搬迁,要做的工作涉及多方面,如土地征地、建设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及进度、工程预算经费与结算。由于院内人手不够,这些事须我亲自去跑去协调。2003年冬天,腹腔出现多次阵痛,开始以为是胃痛并不在乎,有一天在工地上痛得站不稳了,浑身是汗,头发晕,坐在地上,后来被民工送到区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急性胆囊炎。因为这个病只要结石的锐角不顶到胆囊壁,就感觉不到疼痛,只打一针就出院了。又过了二天,傍晚,腹部的疼痛再次发作,而且越痛越严重,后来失去了知觉,被夫人和楼下的邻居再次送到区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经检查,胆囊已经穿孔,不敢动手术,马上用救护车送到省人民医院后立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省人民医院罗教授说,早点来就不至于这么危险,捡回了一条命。

2009年7月30日父亲去世,次日,父亲的遗体还停放在家里,乡亲们在为老人唱孝歌。当时,市里各单位进行群众性的唱红歌活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参加这个活动,并且在市民政局合唱团中担任领唱,尽管心中有对父亲无限的怀念。2009年7月31日晚上在市人民广场的演出我照常参加,并圆满地完成了演出,当主持人在现场公布了这个幕后消息后,现场的一万名观众,掌声雷动,我是泪流满面。

2009年10月16日,因腰部长期疼痛住进武汉协和医院,经检查为肾上腺啫铬细胞瘤,由于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期,在手术过程中,两次出现了心跳呼吸血压全部消失的危险情况。在ICU重症病房抢救了32小时,现在只要劳累,就会常发腰痛。

即使在病中,我也是书不离手坚持搞调研。《浅析孤残儿童的“三种”养育模式》、《中部地区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等论文就是利用治病时间写出来的,不仅在本地刊物发表,还分别收入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论文汇编。

完善福利院的管理文化

我兼任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理事、中国老年工作协会理事、湖北省康复协会理事和咸安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我出门总是带着一个本子,见到好经验,或脑海闪现的智慧火花,就立即记下来。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福利院文化:归纳总结出办院宗旨、服务公约、服务理念、服务承诺、服务用语;将福利院大楼命名为九九康乐园;创办院报《九九康乐园》(季刊),开设康乐新风、康乐园丁、院民风采栏目,免费发给有阅读能力的院民和相关单位;将有爱就有未来写在福利大楼一楼电梯门口,印在员工工作服上;创作了院微、院歌、院旗和《员工誓言》,并且每天上班前组织员工宣誓。省民政厅谢松保厅长听到咸安区福利院院歌后,要求全省每个福利院都要有院歌。我倡议并牵头举行湖北省福利院院长论坛,被推选为秘书长。民政部借鉴这个经验,在天津举行全国福利院院长论坛。我创立的县级福利院ISO(质量认证)体系,被写进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中。我还以唯一的县级福利院院长身份,参加制订湖北省星级城市养老机构评定标准,所提的改四星为五星、适当拉大星级距离和配备心理工作师3条建议被采纳。

为了确保光荣院、福利院对老人、孩子的服务质量,我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求全院干部职工都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我着重抓了“六个一”工程:一是一篇《员工宣言》。《员工宣言》被制成规范的牌子挂在墙上,要求每个员工既能背诵全文,又能讲解其中真谛,使之教育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二是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周一上午8时,院全体员工、院民都要参加,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内容。三是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全体员工都参加,学习内容有:学习时事政治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常识等,并且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四是办好一期专栏。每月由员工轮流当专栏的“主编”,以书面的形式畅谈学习体会,发表见解。五是抓好“一对一”的传帮带。由院长、副院长、党员对普通员工一对一传经验、帮思想、带行动,让落后员工赶超先进。如内部一位职工子弟过去怕苦怕累,责任心差,因当班疏忽还受过处分。经我院长“一帮一”的传帮带后,她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已两次受到院内表彰。六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我院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岗位责任制》、《服务、院民、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还有后勤治保、绿化、档案、财产、水电、车辆、信访等方面的制度,全面的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代替了过去的人治。继而,自1998年开始,院排除种种压力,克服多样困难,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制订、试行并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对每个岗位都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然后以岗定责、以岗定人、以岗定酬,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事可做、有心可操,为推动福利事业的社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改革措施与国家近期公布的“我国福利事业在五年内实现社会化”相吻合。省民政厅领导考核后还高度评价该区两院:“耳目一新,确属一流”。

在院内我时时注重自己的行为影响。我认为,要想成功地做好福利院工作,有效地协调“三班人马”的关系,很重要的是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做出表率。有一次当85岁的院民徐鑫泉重病卧床时,我召集全院干部职工现场观摩,我自己在医生的监督下,亲手示范为老人脱换衣裤、洗擦全身、整理房间。看着我的动作,大家的事业心、责任感自觉地得到加强。

每天早上,院广播站播放我创作并领唱的《咸安区福利院院歌》:“因为有严寒,阳光就格外暖;因为风雨散,天空就格外蓝;因为你寂寞,让我来把你陪伴;因为你孤单,让我来把你照看……”2009年7月,湖北电视台播映了这首院歌和咸安福利院音乐电视篇。湖北省民政厅谢松保厅长在咸安区福利院听到这首歌后,要求全省每个福利院都要有院歌。

每天早上上班时,我和员工一起,站在福利大楼6楼办公室前,由一名普通话熟练的女工领读《员工誓言》:“我作为一个民政人,愿为咸安民政事业贡献青春和热血,……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孺子牛。”然后,各人简要汇报工作并提出建议,再由院长安排当天工作。这种方式,起到了考勤作用,又加强了服务意识。

我的工作填补了5项空白:咸安区区级福利院空白,地级咸宁市城市养老空白,地级咸宁市的获省一级福利院空白,湖北省县级福利院ISO(质量认证)空白,湖北省市县两级福利院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空白。

我坚持把好事做好,只是做了一些份内的、热爱的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许多,我连续担任福利院长27年,单位和个人先后荣获省市区局数百项荣誉,我所在福利院1999年被评为省一级社会福利院;1999年省民政厅授予“十佳文明示范光荣院”;2000年省人民政府授予“光荣院先进单位”;2003年评为“省一级社会福利机构”;2005年团省委评为“青年文明号”;2005年省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我个人先后于1997年7月被省厅授予“福利事业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9月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公益之星”称号;2004年12月全国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授予“全国孝老敬老之星”称号;2005年2月被省厅评为“湖北省基层民政窗口单位服务明星”;2012年4月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区光荣院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获奖2万元和1部小货车。区福利院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被评为湖北省一级福利院,获奖1部面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