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平安 >平安与起居

抑制高房价,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开始

浏览次数:1527      日期:2013-05-14

http://www.jkpa.net/
 

    房价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本只是用来居住的房屋拥有了太强的投资属性。许多人会问,任何商品都具有投资属性,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把投资炒作的目标集中向了房子?

    这只是一个错觉。其实这些年在国内被炒作的不只是房子。黄金、收藏品、稀有的中草药、花梨木……,这几年,但凡能炒作的都已经被炒作的差不多了。房子并不是什么特例。之所以很多人对房价这么关注并逐渐发酵成一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是因为房子和每一个人都太息息相关了!黄金不管人们怎么炒,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不过是不买或者少买几件金饰品,只是虚荣心得到不得到满足的问题;收藏品炒作只是富人击鼓传花的游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它们不过是几档鉴宝类节目里的噱头。房子不一样,对于普通的民众,它是生活的承载,是辛辛苦苦忙完工作后一个心灵的安全岛。没有房子,就意味着居无定所,意味着在陌生城市里漂泊没有依靠。大家兢兢业业的工作,省吃俭用,许多时候只是为了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是再简单不过也再合理不过的一个基本诉求。然而在当下,这种诉求对太多的人已经成为一种奢望,甚至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

    炒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炒作一种商品本身并没有错,也无须承担什么道德上的压力。人们投资,承担风险,最后失败或者获得收益。大多数炒作者都只是按照规则参与市场经济。说炒作者推高了房价,是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很多国人手里多少都有点积蓄。大家不再只是靠出卖劳动力来勉强维持生计,相当的一部分人可以通过投资理财,让手上的财富增值,从而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问题是投资手段那么多,为什么是炒作?为什么在承担了那么多额外的道德重压后人们还是一味的去炒房子?

    答案是国内的投资渠道太狭窄了。以前国人可以投资工厂,但是这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持续和发酵,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利润率已经变得十分微薄,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生产资料成本的高企,投资普通工厂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回报。好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辛辛苦苦经营一个几十上百人的企业,得到的收益往往还不如买几套房子带来的升值。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赚不到钱。石油、电信、电力、金融……大家有目共睹,国内蛮多类似行业还是可以赚到超额的利润的。问题在于,当前的现状是社会资本很难进入得了这些行业。既然有超额利润,就说明这些行业并未经过充分的竞争。既然没有经过充分竞争,社会又有这么多的资金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政府理应顺水推舟,开放这些过去只允许国有资本垄断、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或者设置过高门槛阻碍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这就好比一个地方同时有好几个水池,其中一个池子(房市)里的水已经很满了,最好的让水位下降的方法就是打开其他的池子闸门,让水在这些池子间自由流动。总的水量是一定的,开放的池子多了,水面自然会降低。开放存在超额利润的行业, 让社会资本向这些行业分流,积蓄在房市里的热钱必然减少。房价哪有不降的道理?

    说实话, 政府这几年在减少民营资本进入某些行业的壁垒方面,还是有所觉悟和作为的,但是动作太迟缓了。一方面是社会资本淤积在房市中得不到释放,另一方面是国有资本垄断的某些行业领域因为没有充分竞争而效率低下,服务意识淡薄。民众在双向权益受损面前,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也许政府有政府的苦衷,开放这些行业会对原来垄断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造成影响。问题是,国有企业是民族企业的,私营企业一样是民族企业,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如果是害怕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不好管理,国外类似领域里多的是民间资本,别人是怎么管理的,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引入竞争,只会激发这些领域国有资本的活力,同时提升民众的消费体验。

    只堵不疏,水患愈大。限购限贷限涨,都只不过是为房市的水池巩固堤防,其后果只能是水位更高,国民承受的压力愈重。疏堵结合,开放垄断行业,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其他领域,房屋本身的投资属性会相应的被削弱,则房市水患可以得到疏解,房屋价格的下降也就不再是奢望。

    解百姓燃眉之急,除经济社会沉疴,抑制高房价,请从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