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健康 >健康杂谈

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体健康

浏览次数:1436      日期:2013-09-30

       环境保护部近日正式发布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这一《技术政策》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综合性环境技术政策,明确提出了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也是治理地方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的良方,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

  记者:制定《技术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技术政策》是什么性质的文件?

  负责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高,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2012年底至2013年初,以京津冀地区为典型代表的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长时间的连续细颗粒物重度污染天气,再次给出了警示。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面对重污染事件,广大人民群众应“同呼吸,共奋斗”。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列篇章阐述生态文明,将其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本次发布的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政策,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技术政策》是指导性文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服务于我国各级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要针对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的实际情况,结合《技术政策》的内容照方抓药,采取行动有效防治辖区内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

  《技术政策》提出了当前我国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综合思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结合颗粒物相关的标准和已有的多种相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政策措施。

  《技术政策》将与时俱进,针对细颗粒物污染防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结合各级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实践,适时修订,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解决细颗粒物污染问题。

  记者:《技术政策》的发布经历了哪些过程?与征求意见稿有何区别?

  负责人:《技术政策》的编制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始于2013年1月下旬,2月份形成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环保部门、环境保护部有关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环境保护部内有关司局、有关企事业单位等206个相关单位发送了征求意见函。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召开数次专家咨询会,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并于4月15日通过专家审查会。

  审议委员会认为《技术政策》制订的技术路线合理,内容全面,技术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和采纳了相关单位的意见,意见处理恰当;送审资料齐全,符合国家环境技术管理文件编制格式及内容要求。会后编制组根据审议会意见, 对《技术政策》正文和编制说明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形成报批稿,并于4月17日通过司务会审查。之后,编制组根据司务会意见,又对《技术政策》正文和编制说明进行了进一步完善。6月6日,部长专题会正式通过了《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从编制之初就受到了环境保护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做细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科技标准司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家会对文稿进行讨论,几易其稿,不断地对《技术政策》加以完善。

  正式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在题目中增加了“综合”两个字,意在突出《技术政策》是未来我国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同时在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将征求意见稿中的七条三十八款的内容进行扩充、细化及进一步凝练,修改为九条三十九款,并以附件的形式将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各主要技术进行逐一说明,使得《技术政策》既能够满足制定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宏观政策的需求,又能够指导具体的实践与应用。

  《技术政策》在原有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防治”和“强化科技支撑”两部分内容,其中“综合防治”部分明确提出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提出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并对细颗粒物污染超标的城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强化科技支撑”部分则提出了应将科技创新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鼓励开展细颗粒物领域相关科研工作,鼓励研发高效污染治理技术,同时加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

  同时,《技术政策》将原征求意见稿中“其他污染源治理”一条改为“防治扬尘污染”并前置放在第五条,进一步强调了扬尘对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记者: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定义是什么?来源于哪里?

  负责人: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就是PM2.5。

  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